正文 淺論我國企業年金製度的完善(1 / 2)

淺論我國企業年金製度的完善

企業管理

作者:郭萌

【摘要】企業年金計劃是一項重要的企業社會保障製度。一方麵在它有利於解決基本養老保險的隱性債務問題,建立多層次養老保障體係,促進消費轉型,擴大內需,促進資本市場發展。另一方麵,對於企業它可以激勵員工,提高企業產值,凝聚員工力量。相較於發達國家以及一些新興國家,我國的企業年金製度還是比較滯後的。本文從企業年金發展現狀入手,分析問題的原因,並相應的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議,以期為企業年金製度發展提供理論借鑒。

【關鍵詞】企業年金製度;社會保障;政策建議

一、引言

目前,我國基本上建立了基本養老保險、商業性養老保險和補充養老保險製度的“三支柱”體係。然而我國快速進入老齡化社會,使得基本養老保險製度弊端逐漸凸顯,如隱性債務巨大,個人賬戶空轉,各級財政補貼高企,基金本身的保值增值能力不強。另一方麵,我國的補充養老保險,即企業年金製度還比較薄弱,覆蓋程度也不夠廣泛,尚無法彌補基本養老保險缺口。由此可見,如何發現企業年金存在的問題,並加以改善,從而為企業年金的實踐提出理論上的指導是具有一定現實意義的。

二、我國企業年金現狀

根據可得資料顯示,2012年底時全國的企業年金實際保有量隻有4821億元,占GDP的比例很小,建立年金的企業也隻是集中在少數幾個行業,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則不足1%,維持在一個很低的水平上,根本不能對基本養老保險製度有任何補充和提升。另外,目前在我國,建立年金計劃的企業都是國有大中型企業,中小企業幾乎沒有。更進一步,其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麵。

首先,企業年金計劃參與率低。截至2012年,建立企業年金的企業已達5.47萬家,參加職工1847萬人,企業參和人口參與率均為1%左右。此數據上,同發達國家相比這一數字還非常低。如德國高達64%,美國是46%,英國是47%,愛爾蘭是43%,意大利是10.6%。

其次,企業年金替代率低。中國企業年金在退休收入中的替代率不到1%,;中國退休人員的收入主要依賴基本養老保險的給付而OECD成員國平均高達9%;其中,如英國、美國自願型企業年金替代率均接近40%,並且高於基本養老保險的替代率(美國為38.7%,英國為30.8%),可見我國企業年金製度還沒有起到支柱作用。

再次,中國企業年金資產比重低。中國企業年金資產占GDP比重不到0.6%,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資產為3.2%,相比之下,全球企業年金總量29萬億美元,占全球GDP高達38%,而OECD成員國企業年金資產平均占比為78.9%。可見中國的差距非常之大。

由此可見,我國企業年金市場發展差距還很大,我國養老保險由於第二支柱的薄弱,重壓完全在基本養老保險上,這樣就給財政造成了相當大的壓力。此外,企業年金嚴重滯後不利於啟動消費和轉變增長方式,尤其是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偏低,老年群體消費水平極低。

三、我國企業年金製度發展滯後原因

(一)缺乏製度供給和標準的機製設計

我國關於企業年金製度的立法工作進展緩慢,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全國人大層麵的關於企業年金製度的專門法律出台,而僅僅出台的是行政法規和一些指導性意見,並沒有具體的可操控的標準。並且,在一些方麵企業年金製度和現有稅法還會造成一些摩擦,這些都在法律製度上掣肘企業年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