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中生物教學研究(1 / 2)

高中生物教學研究

教研探索

作者:墨福昌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教學生會學,在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自學是一條有效途徑.進行課堂自學的指導,目的在於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減輕學生過重負擔,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以下是我指導學生課堂自學方麵的一些探索。

一、精講巧練,解決好教與學的矛盾

課本是教學之本,學生知識大部分來源於課本。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麵向全體學生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閱讀,尋找答案,培養其自學能力。但教師的講授時間也相應縮短,教學任務難於完成,這與學生自學的時間的矛盾也就更加突出。這一矛盾解決不好,課堂自學的指導也就無法開展。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和調查研究,我覺得要解決好教與學的矛盾,首先教師要真正明確開展課堂自學是為了教會學生怎樣學,“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相信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其次是要深入分析大綱和教材,列出章節精講的內容和必講的重點和難點,將講全講細改為講準講精,給學生留下較充裕的自學時間。如“細胞質的結構和功能”一課,內容豐富,學生感興趣,但內涵複雜,在教學中,將學生分成七個小組,分別研究一種細胞器,通過閱讀,小組討論研究進行自學,教師隻作啟發引導,這樣充分調動了每個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

二、精心設計,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

自學的主要形式是閱讀,在教學中,不論采用怎樣的閱讀方法,總要先布置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一可以指導探索發掘課文內容的方向;二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課文閱讀思考得出正確答案;三可以促使學生發現自己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內驅力,使學生帶著欲望進入學習境界。例如“光合作用的發現”一課中,前人做過很多實驗,在學習“恩吉爾曼的水綿實驗”時,先投影出示準備好的問題:(1)選用水綿做實驗材料有什麼好處;(2)為什麼選用黑暗沒有空氣的環境;(3)為什麼先用極細的光束照射水綿,而後又讓水綿完全暴光;(4)好氧細菌隻集中在葉綠體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說明了什麼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並要求能簡要回答每個問題,然後用較少的時間提問歸納,這樣不僅調動了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還有了完成課堂練習的時間。

三、合理安排,有的放矢

課堂時間有限,不可能安排太多的自學時間,所以應該合理安排,選擇有利於點撥的內容自學。每節教材的前言和對某些現象或過程的描述由教師講解較好,並適當增刪內容,力求做到生動,富有吸引力,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並起到對自學內容的引導作用。而對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等,一般由學生獨立閱讀,自己得出準確答案。對於重點的知識,難點或理論聯係實際的問題,盡量啟發學生獨立思考解決,以達到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目的。例如“人和動物體內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一課,重點知識是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的代謝,及三大代謝和人體健康的關係。教學中,“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的代謝”涉及很多生物化學知識,比較抽象,主要由教師講解,而“三大代謝和人體健康的關係”由學生自學,要求學生先閱讀課本,列出各種疾病,然後小組討論,用剛學過的知識去解釋,並提出預防措施。如為什麼空腹喝牛奶不好,長期素食好不好,糖尿病人如何減肥等等。這樣經過學生的閱讀討論,既解決了重點問題,又突破了“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的代謝的過程”這一難點,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理論聯係實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