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平遙古城的保護及旅遊管理模式
社科縱橫
作者:朱茹月
【摘要】本文運用製度經濟學的相關理論,係統綜合地分析了平遙古城現行管理模式產生的弊端,即多重管理和多重目標以及企業化經營等造成的遺產保護激勵失效問題,對目前國內現行的幾種解決思路進行了理論分析,並借鑒了國外的有關事例,在此基礎上,主要從管理體製、經營體製、保護和管理方針三個方麵,提出了平遙古城的遺產保護和旅遊管理模式。筆者期望通過構建這樣一種完整係統的保護和旅遊管理模式,促進古城遺產保護與旅遊發展的協調統一,提高古城遺產的保護管理水平,並能對類似世界文化遺產地的保護與旅遊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平遙古城;旅遊管理;保護
1 平遙遺產旅遊開發的興起
平遙古城突出的曆史文化價值和完整的曆史風貌,特別是“世界文化遺產”這一名牌效應,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遊客觀光、考察,使平遙古城由一個鮮為人知的小城變為一個極具吸引力的旅遊目的地。旅遊業正在成為平遙古城最重要的經濟產業。在這一過程中,古城遺產與旅遊業相互依存,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良性互動關係。一方麵,旅遊業的迅速興起,得益於古城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申遺的成功,另一方麵,旅遊業的發展,又進一步加強和推動了古城遺產的保護和社會的全麵發展。因此,“以旅遊促保護”應該成為平遙古城保護和發展的主要思路。這不僅體現在旅遊活動創造的利潤為遺產的保護提供了資金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在新的曆史時期它賦予古城遺產這一特殊資源以市場價值和新的曆史功能。
2 古城在保護和旅遊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2.1 麵臨的主要問題
與申報世界遺產之前相比,平遙古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但作為世界級的文化遺產,其保護和管理還存在著許多問題,特別是旅遊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遺產損壞,是目前古城麵臨的主要問題。
(1)古屋民居缺乏有效保護
古城的明清民居具有極高的曆史文化價值,是構成古城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旅遊資源,應該作為古城遺產完整性保護的重要方麵。但是古城民居目前的保護狀況卻不盡如人意。一方麵,由於古民居無論從建築容量、屋內設施還是外觀特征上,都無法滿足現代人生活的要求,於是部分追求時尚而且具有較好經濟條件的居民,拆舊建新、亂搭亂建,有的甚至在院門上貼彩色瓷磚,與古城的明清風貌及不協調。另一方麵,有些房屋由於缺乏投入而多年失修,破敗坍塌。
(2)遊客接待出現周期性超載
由於季節性和節假日因素的影響,遊客流量出現不平衡,旅遊淡季遊客偏少;而在旅遊旺季,特別是兩個黃金周期間,進入古城的遊客卻大大超過了最佳旅遊容量,為遺產的保護造成了極大的壓力。此外,遊客在世界遺產地聚集,必然製造生活垃圾,汙染環境,同時還會磨損遺產文物,甚至有素質較低的遊客故意對遺產進行損壞。而且,目前大多數世界遺產地為了追求經濟效益,把旅遊發展的重點放在吸引眾多遊客上,而忽略了遺產本身的承載力,特別是在旅遊旺季,不少世界遺產地人滿為患,擁擠不堪,不僅是遊客的旅遊體驗下降,而且更重要的是,給遺產保護帶來很大的難度。
(3)古城搬遷走入誤區
從1996年,平遙政府就製定了搬遷計劃,采取許多鼓勵措施,引導單位和居民向新城搬遷。然而,這種搬遷並未達到最初的目標,沒有使古城的總體人口減少。一部分人為了生活的方便在新城買房居住,而把原先居住的公房轉租,用作鋪麵或開辟為家庭旅館。以營利為目的的外來商人日益搬入古城,商業氣息逐步變濃,生活氣息日漸淡薄,作為古城文物遺產生存環境的傳統文化在逐漸褪色。
2.2 產生的原因
古城在保護和旅遊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實質上體現了古城遺產保護與旅遊開發之間的矛盾,這些矛盾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麵:
一遺產保護與旅遊開發的矛盾。世界遺產保護與旅遊開發在性質上有根本區別。前者屬於公共事業,公共投入,公共收益,而後者則是以盈利為目的,自負盈虧。盡管許多實例證明,二者可以協調發展,但是毋庸諱言,從旅遊業產生起,二者的矛盾就一直是世界遺產地旅遊發展所麵臨的突出問題。以古城牆外圍的建設為例,從保護的角度看,要求在城牆外圍保留一定的空曠區作為隔離帶。但目前的實際情況是,為了滿足接待遊客的需求,不但沒有拆除原有的不合理建築,還在城牆外不遠處建起了一排兩層的商鋪,顯得極不協調,造成遺產的開發性破壞。二是遺產保護與地方經濟發展的矛盾。與其他世界遺產地一樣,平遙古城的實際管理職能由地方政府行使,而地方政府最關心的是當地的經濟發展,平遙縣甚至晉中市把它與拉動經濟發展直接掛鉤。這種經濟利益的驅動,導致管理者和經營者隻關注古城遺產資源的短期收益,而忽視或漠視古城的長期保護。亂批項目、亂上項目,不僅使當地遺產超載開發,有的甚至造成對古城遺產的嚴重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