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體育電影文化意蘊的建構與呈現(1 / 2)

我國體育電影文化意蘊的建構與呈現

理論研究

作者:欒祥

【摘要】體育電影是傳播體育文化的重要載體,在體育故事電影和體育記錄電影中,表現對象與表現類型都不同程度的展現了特殊的文化意蘊。隨著電影業的發展,為了使文本意圖得到完整的表達,體育電影的主題與形式更側重對文化意蘊的建構與呈現,通過情節敘事、主題拓展、人物刻畫等多元化的表達。

【關鍵詞】體育電影;文化意蘊;建構與呈現

電影是表現和傳播人類文明的媒介之一,作為人類文明與文化的產物的體育逐漸與電影產生了某種契合點,體育電影通過時空量化表現形式、主角人物形象塑造、文化接近等形成一種審美意識的自覺表達。體育電影的功能也不僅僅是體育與電影的簡單疊加影像,而是其文化意蘊的“象外之象”的構建與表達更加淋漓盡致,呈現出了體育電影的運動美、人性美、情感美、思想美。

一、體育電影與體育文化

體育與電影有著密切的聯係,體育需要電影加以記錄和表現,電影需要體育作為題材和表現對象,二者構成了電影中一種特殊的類別——體育電影,其以特的立體的綜合的視聽藝術表現出了豐富多彩的體育運動和體育文化。體育電影在以體育人物或者體育事件這種現實存在為構成敘事對象時,常常表現出與人們的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的體育精神和文化表現,“體育電影不隻是電影中的一個重要門類,更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發揮應有的影響力。”“運動場上的激情與對抗、勇氣與力量、成功與失敗、淚水與汗水,都是銀幕孜孜以求的。”體育電影中表征出了獨特的物質文化、社會文化、政治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麵的特性。

體育文化與電影文化的融合體育題材電影作品,其魅力不僅僅局限於影像畫麵的本身,同時蘊涵著人類積極、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與生命需求,和其他影片一樣,具有娛樂輕鬆、教育激勵、情感道德、社會氛圍塑造等功能,彰顯出了獨特的體育文化意蘊這個內核。

我國體育電影隨著電影業的發展也逐漸壯大,體育文化軟實力也不斷提升,誠然體育電影的出現都有其特殊的創製語境,深深刻上了時代的烙印。新中國成立以來,著名導演謝晉編導的體育電影的《女籃五號》《大李、老李和小李》,這些作品都與民族精神聯係在一起,自1990我國成功舉辦了第十一屆亞運會,我國體育電影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一大批與體育運動相關的電影問世,《我的九月》(1990年)、《球迷心竅》(1992年)、《滑板夢之隊》(1996年)、《女足九號》(1999年)等,展現了我國普通民眾對體育拚搏精神的追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2008年,我國成功舉辦了奧運會,《一個人的奧林匹克》、《築夢2008》等奧運體育電影逐漸出現。誠然,我國體育電影的發展需要突破單調與膚淺的主題局限,在弘揚民族精神的同時還有更多的價值追求和探求,這種無國界的體育運動才能真正表達出體育精神,體育競爭背後人性的反思和人類共有的審美情趣得以弘揚與展現。

二、體育電影文化意蘊的建構與呈現

“電影應該承載豐厚的社會文化內涵和人文精神,應該體現人性價值和美學意義”來源生活、高於生活的體育電影就承載了豐厚的社會文化內涵和體育文化精神。

(一)體育電影對文化的傳播

體育電影作為具有影響力的藝術表現形式,他更要表達出體育競技背後的東西,他更要通過剪切和蒙太奇的效果提高其觀賞性,征服電影觀眾,使觀影者在電影院也能體味競技體育的激情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