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小資情調與當前旅遊需求的關聯(1 / 2)

論小資情調與當前旅遊需求的關聯

理論研究

作者:肖婉晶

【摘要】小資情調在旅遊中成為一個熱門詞彙,它對旅遊市場愈發具有更大的影響。本文通過對小資情調的定義的明確辦公室、具體分析探討小資情調同當前旅遊需求之間的關係,探究現象中的規律,來為旅遊供給者尋求通過小資情調來打造適時的旅遊產品,提升旅遊產品吸引力,刺激和創造旅遊需求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小資情調;偽小資;旅遊需求

引論

近年來,以小資情調為噱頭,市場上掀起一股愈漸強烈的消費風潮,涉及房屋裝修、餐飲、娛樂、旅遊等行業。日常生活中“十大小資旅遊目的地”“小資必去酒吧”等說法屢見不鮮,反映出小資情調對市場具有不容小覷的影響,推動者商家對“小資市場”進行迎合甚至是開發。越來越多的旅遊者容易被舉著小資情調的旗號的旅遊地吸引前往,小資情調與當前旅遊需求前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弄清它們之前關係的規律可以幫助旅遊經營商更好的利用規律來滿足和刺激旅遊者的需求。

一、概念界定及說明

(一)小資情調的定義

曆史上,“小資”原本為小資產階級的簡稱,特指向往西方思想生活,追求內心體驗、物質和精神享受的年輕人。在通常人的概念裏,小資往往是一個貶義詞,甚至成為頹廢情緒的象征。一般認為,小資情調思想的人不思進取,不考慮國家大事,隻是追求個人生活的舒適。所以小資生活被認為是一種腐朽的生活方式,是無產階級不能容忍的。

而就現今社會而言,以上這些說法是極其不客觀的。小資早已不再是資產階級的代表,在曆史的長河中它已被演變成為一種生活態度,生活方式。小資實際上是一種生活情調與生活品位,並滲透著對生活和生命的一種感悟和理解,它是高於現實法則的一種浪漫情趣。

“小資”有著兩個層麵的含義:一是指生活狀態。二是指價值追求。

當意指生活狀態時,它基本是表示一種優雅閑適的個體生存,含有一種褒揚。追究起來,它是社會及個人生活從匱乏開始進入小康之後,人們告別了窮苦、奔波和勞碌而擁有了空餘的時間,並且在空餘時間裏主動尋求精神上的審美和愉悅。它不是反撥物質欲求所帶來的焦灼,而是對抗空餘時間所呈示的個體生存的空白和虛無。必須提到的是,這種精神的審美和愉悅總是通過商品交換才得以實現和完成的。一句話,它是花錢買來的“享”(審美)和“樂”(愉悅)。

在我看來,人們談及“小資”時,更多地意指它的第二個層麵——價值追求的層麵,即不是指稱一種實際生活的狀態和活動,而是人的意識活動中的價值取向:將價值關注的目光直接內斂到自身的生存狀態,從而尋求自我接受、自我滿足和自我感動。

(二)“偽小資”概念的提出

當小資情調變為一種為整個社會所崇尚的價值觀的時候,它就儼然變身成為一種高大上的東西,必然會招致一大群追隨者,根據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的整體狀況來看,國內的很多人其實是達不到小資的生活狀態的,但是他們或多或少會對小資所代表的那種高雅有情調有質量的生活方式存在向往,內心渴望向這種生活方式靠攏,在行為上所表現出來的就是去追求一些印有小資符號的事物,用親身體驗或者購買的方式來滿足自己對小資生活的向往。我們可以用“偽小資”來定義這個群體。這個群體在初級階段會表現出注重社會價值觀,樂於追捧大家追捧的對象,在生活中也樂意表現出一定的炫耀感,而當其進一步發展則會更加注重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滿足內心真正的需求。

這個概念的提出並無貶低之意,因為這是人生境界的問題,具備某種價值觀的畢竟是少數,我們不能因為哪種價值觀受到推崇就斷然判斷它是好的。提出這個概念的目的是為了方便之後的討論,因為旅遊經營者想吸引的正是這群人,“偽小資”才是真正的旅遊需求的來源。

(三)旅遊需求的定義

對旅遊需求的定義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是從經濟學的角度加以分析,偏重“數量多少”。持有這種觀點的學者將旅遊需求定義為:旅遊者希望得到旅遊產品的總和。對旅遊需求的定義有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是從經濟學的角度加以分析,偏重“數量多少”。持有這種觀點的學者將旅遊需求定義為:旅遊者希望得到旅遊產品的總和。

二、小資情調與旅遊需求的關聯

(一)小資情調催生了旅遊需求,成為了社會經濟運行的發動機

實現旅遊需求的主觀條件是指人們須具有出遊的動機。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動機就是引發人們為滿足自身需要而決定采取某種行為的內在力量。旅遊動機就是驅使人們產生旅遊行動的內在驅動力。旅遊動機的產生與人類其他行為動機一樣,都是來自於個人的需要。個人出遊動機在很大程度上同人們的心理特征、文化素養以及年齡和性別等個人因素密切相關。小資實際上是一種生活情調與生活品位,並滲透著對生活和生命的一種感悟和理解,它是高於現實法則的一種浪漫情趣。具有小資情調的人渴望在旅行中感悟生活,體驗生活的美好,具有出遊動機,也就催生了旅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