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操操操操!!!”利維快崩潰了:“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活著還有啥意思啊!?我才不甘心就這麼認命!我不想和俗人一樣庸庸碌碌!如果表達不出自己的夢和思想不如去死!!!”
“嗬嗬,獨立,個性,自由意誌。”餘渙箐很輕鬆地說:“利維同學,你覺得人類為何會淪為CRAB的牲畜,Hela為何會被CRAB打敗,CRAB的意識控製力從何而來?我來告訴你吧,那是因為‘人’的‘自由意誌’根本不存在,CRAB隻是不自知地洞察了這一點並加以利用罷了。”
“你說的是決定論還是非決定論?”利維質問。
“我說的不是哲學。”餘渙箐回答道:“一切‘人’的思維器官—— CRAB和人類是大腦,Hela是神經元超個體—— 都藏著一個巨大的騙局。早在人新世,人類的神經科學家和心理學家就已經發現,人的認知其實陷阱密布,人的許多意識、情感和行為,其實受諸多客觀因素所左右。比如晴好的天氣使你心情愉悅,炎熱的盛夏讓你煩躁易怒,持續高溫能明顯助長衝突、犯罪和戰爭的發生;一去不返的舊時光總是比現在更美好,味道一模一樣的美食總是第一口最好吃,微不足道的小細節總能左右你的堅定立場;你喜歡某人或某物也許隻是因為TA經常在你眼中出現,你樂意跟某人上床也許隻是因為你倆體味相投;剛地弓形蟲就能扭曲你的人格,攜帶犯罪基因的你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壓抑暴力衝動;你那些刻骨銘心、清晰詳盡的記憶不過是你自己編造出來、每當回憶之時就給自己複述一遍的故事,你對社會熱點事件的‘獨立思考’實則受不對稱信息、輿論氛圍和少數‘意見領袖’的操縱;僅僅依靠極其有限的一點信息碎片,你就能主觀編造出一個毫無證據的所謂‘事實真相’,以及我剛才提到過的‘證實偏見’—— 還用我繼續舉例嗎?不過這都不算致命的。科學界最可怕的發現是:往往在你真正意識到自己的決策之前,無意識就已經替你做出了決定,人對自己的選擇的控製力其實非常有限。
“你們大概已經猜到了,我說的就是著名的BP,即‘準備電位’現象:當你做一件事時,在你的大腦出現意識知覺之前—— 短的1.5秒,長的可達7~10秒—— 無意識的自發行為已經開始,你的行動先於決策。在你意識到之前,大腦前額葉皮層已經無意識中作出了決策,你的意識是後來才參與進來的;神經元集群內部產生的衝動發放率的變化超過閾值後,意誌才會出現,內側額葉皮層能夠在人意識到這些決定之前將它們以信號的形式發出。在這一環節上,你的意識所能做的,僅僅是在最後時刻叫停某一活動,也就是隻有‘否決權’或‘讚成票’:你可以停止做某一件事,但開始不歸你管;或者在某些時候,已經決定的事情能夠被意識接受。這就是你的‘自由意誌’能做到的極限了。後來的實驗也證實,我們能在自由決策進入意識知覺前幾秒,將自由決策的結果實際解碼出來。棒極了!既然能解碼,那麼預測呢?施加影響呢?乃至主動操控呢?我們能不能去除恐懼與痛楚?能不能讓人們更相信我們?能不能擾亂敵人的戰鬥意誌?能不能令敵人服從我們的指揮?
“準備電位的發現打開了一扇大門,讓我們開始逐步質疑自由意誌的價值和地位。人真的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嗎?可以,但有限。就像山姆·哈裏斯說的:‘一個人在每一刻的意識思想、意圖和努力的出現,都是由他沒有意識到的原因所引起的。更重要的是,它們的出現都有深層原因—— 基因、童年經曆等,任何人,即便他窮凶惡極,也無法對此承擔責任。我們對這兩方麵事實的無知會產生道德錯覺。’多麼可悲啊!我們生活在一個概率模糊的宇宙裏,量子不確定性支配一切。意識固然存在,它是我們之所以成為‘人’的理由,但‘自由意誌’並非理所應當捆綁在意識之上的。自由意誌隻是個錯覺。意識控製能力的原理為何?被CRAB操縱的生物—— 包括人類—— 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被-操-縱的。他們仍有智慧,他們的智慧並不輸與CRAB,但那又有什麼用呢?他們的思維被欺騙了,他們自覺自願地成為CRAB的牲畜,他們深信這樣才是自己最好的生活方式,他們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對。人類根本沒有‘被-操-縱’,他們完全是在‘自由意誌’支配下服從CRAB的。雖然還不清楚其中的詳細機製,但我們已經明白,這是Theaology賦予CRAB的特權—— 這就是CRAB‘意識控製能力’的真相。CRAB這種生物的存在本身,就是對所謂‘自由意誌’的極大嘲諷。下麵的問題就簡單了,利維同學,你如何能相信這個‘嘲諷’自身居然擁有‘自由意誌’?我們的頭腦幾乎和人類一樣,他們會犯的錯,咱們全都會犯,有時還比他們更嚴重;我們的意識一樣受到準備電位和其他雜七雜八玩意兒的捉弄,你如何能確認你真的擁有自由意誌,而不是被某種我們不曉得的‘超級CRAB’拎在手心裏當提線木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