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1 陸城之戰 23(1 / 2)

“遠古人類有過一段以草為主食的經曆,”韋斯特說,“300多萬年前,早期人族動物鮑氏傍人(Paranthropus boisei)演化出了以草和莎草為主食的食性,可能是為適應熱帶草原環境而做出的改變。在至少50萬年的時間裏,草和莎草在鮑氏傍人食物結構中的比例平均達到77%左右,與同一時期的大型草食動物相近。我所做的隻是誘導人類返祖,讓他們長出遠古祖先那種強有力的下頜、巨大的臼齒、能夠消化吸收草食的腸胃等等。不過,考慮到禾本科草葉中含有的矽,我目前正在考慮加入轉基因技術,讓草食人類長出高冠齒來應對磨損。”

“轉基因我知道。誘導返祖是咋弄的?”W摸半天沒找著煙,這才想起自己隻穿了一件手術服、一件薄襯衣和一條薄外褲。

韋斯特解釋道:“簡而言之,生物在演化過程中,有些性狀和行為雖然消失了,但支配這些性狀和行為的基因其實並未消失,依然存在於它們體內,隻是不再起作用了而已。理論上說,隻要能夠精確地、有選擇地激活這些基因,我們可以讓生物恢複演化史上曾經有過的性狀和行為。”

“嗷!原來如此!”W大悟。

“不止如此啊,”許恬婌不懷好意地笑笑,“讓人類變成食草動物,還有更加陰險的目的。是不是這樣啊,韋斯特醫生?”

韋斯特徐徐轉動著璀璨絕倫的正二十麵體巨鑽:“許院長說的沒錯。‘人類草食化’同時也是避免人類找回智慧的殺手鐧。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如果沒有肉食,人類當初是不可能演化出智慧的。這其中有多方麵原因,比如說,適量的肉食能讓人類獲取足夠的蛋白質和膽固醇,促進腦膽固醇的合理分配,防止神經元軸突髓鞘損耗,對提升大腦性能非常有用。再比如說,肉食能顯著縮短哺乳期,哺乳期短了,每兩次孕育的間隔時間便也相應縮短,母親在相同時間段內能產下‘更多’(包括數量和世代)的後代,人類的繁殖和演化因此大大提速……”

“這我就不懂了。”W問道:“吃肉縮短哺乳期?搞不懂,我一直以為當媽的懶得喂就自然而然斷奶了……”

韋斯特繼續機械地、不帶感情地解釋道:“食性對哺乳期的長短有重要影響。人類的相對理論壽命可達120年,哺乳期隻有2年4個月;與之相比,以植物為主食的黑猩猩隻能活60年,哺乳期卻長達4到5年。嬰幼兒的吮吸能抑製母親排卵,而嬰幼兒大腦發育到特定階段就會停止吮吸動作;肉食的高營養能加速大腦發育,所以,肉食動物的斷奶期比植食、雜食動物都要早。哺乳期較短的好處很明顯,就像我剛才說的,能加快繁殖速度、產下更多後代;後代越多,基因傳遞下去的希望就越大。不要忘了,生物演化的實質就是變異的積累,因此繁殖速度越快、相同時間段內繁殖的世代越多,變異的積累就越多,演化速度也就越快。人類平均每隔2年繁殖一胎,大型猿類每隔4年才繁殖一胎;如此這般,經過幾百萬年後,大型猿類將比人類少繁殖許多世代,變異的積累遠不及人類,演化上也就大大落後了。從這個意義上說,如果沒有肉食,人類將無法成為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