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1 陸城之戰 53(1 / 2)

在發光。兩隻甲蟲族的屍體在發光。一種綠熒熒、冷幽幽、如霧朦朧的特殊輝光,亮度足以讀書辨字,使它們宛若兩塊雕琢成蟲形的巨大螢石,驚豔之餘亦令人不寒而栗。嗜血可怖的甲蟲族竟也有如此美麗的一麵!W一時間看得目瞪口呆,煙從嘴裏掉出去了都沒意識到。

“很漂亮吧?”韋斯特聲音裏滿是遏製不住的得意:“是它們的外骨骼在發光。我估計你做夢也想不到,甲蟲族的外骨骼本身就是一隻巨大的‘眼睛’。”

“什麼意思?”

“很簡單,甲蟲族的外骨骼本身就具有感光能力。你就算打瞎它們的眼睛,它們還是能在外骨骼的‘視覺’支持下完成許多基本工作。”

“那這種綠色熒光算什麼?跟外骨骼視覺有啥關係?充當主動光源麼?”W問。

“不知道。隻是太漂亮了想讓你看看。現在開燈吧。”

“……”

“下一項:聽覺。”韋斯特繼續上課:“你聽說過綠臭蛙嗎?”

W擺擺手:“您直說,別問我。”

“綠臭蛙是一種神奇的兩棲動物,它們能像收音機一樣調整自己的耳朵,有選擇性地接收不同頻率的聲波。長期以來,綠臭蛙都是已知唯一一種能自動選擇接收聲音頻率的動物,現在我們發現了第二種—— 甲蟲族。

“……全波段視覺之後是全波段聽覺嗎?”

“你沒理解我的意思。甲蟲族的聽覺確實是全波段的,普通聲波、超聲波、次聲波它們都能聽到,但重點不在這兒。”韋斯特指著坦克蟲身體一側外骨骼縫隙裏露出的鼓膜:“重點在於選擇性。甲蟲族的聽覺係統好比調頻收音機,可以自由選擇收聽聲波、超聲波、次聲波三者中的任意一種、兩種或全部。這一特性非常厲害,比如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它們就可以關閉普通聽覺、選擇超聲或次聲聽覺,從而避開嘈雜的環境噪音,更好地識別敵我、判斷戰場局勢、幫助它們從戰鬥中存活下來。”

“真尼瑪屌爆。”W終於發現煙不在嘴裏了,趕忙一陣亂掏。

“時間有限,我們對甲蟲族的感官隻知道這麼多,今後可能還會有更驚人的發現。下麵我來介紹一下它們的‘裝甲’和‘武器’。首先是外骨骼—— ”韋斯特指向地上一塊彈痕累累的甲蟲族外骨骼碎片:“我們用各種材質、質量和直徑的鋼珠對外骨骼進行射擊,以估算它們對外力打擊的抵抗能力。實驗表明,當鋼珠擊中外骨骼時,將近70%的動能都消失了;從原理上說,甲蟲族的外骨骼就像一個沙袋,可以有效地吸收動能、分散外力打擊。”

W點燃卷煙3號:“也就是說,刀戳比槍崩效果好?”

“沒那麼誇張。”韋斯特糾正說:“我建議采用次口徑高速箭形彈射擊它們,殺傷效果應該比普通槍彈好很多。真拿小刀去戳隻會死的很慘。”

“我就是打個比方好吧!”

“還有,甲蟲族身上不同部位的外骨骼,其力學特性是不同的。例如兵蟲螯部的外骨骼—— 我估計你們在戰鬥中一般更在意兵蟲大螯的剪切能力,其實它們雙螯的啄擊遠比剪切厲害得多。兵蟲的螯殼可以大致劃分成多個區域,每個區域的材質和力學性能都不一樣:用於捶啄的打擊麵(或衝擊區)分布著致密的鈣、碳、矽納米顆粒和HAP(羥磷灰石),薄而堅硬,由層層堆疊的殼聚糖提供支撐,具備卓越的抗斷裂能力;打擊麵(或衝擊區)的邊緣部分就不一樣了,硬度較低,而韌性極高,便於吸收化解傳導過來的衝擊力。經理論計算,兵蟲揮動雙螯啄擊的力道足以破壞20噸級以下作戰車輛的主裝甲。它們之所以喜歡把人剪碎而非捶扁,我想主要是因為沒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