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四
10月5日中午。紫淩書院農學院。牧場看畜棚。
卞強從風力充電器上拔下手機,大拇指劃拉幾下屏幕:“不錯啊。充電夠快。”
“不錯吧?”桌子對麵的女生笑眯眯地鎖停扇葉,動手把這台小巧玲瓏的便攜式風力充電器折疊起來:“這種便攜式風力充電器可以給各種小東西充電,阿兵哥出門打仗帶一個最合適了。”
“還是有點兒大了。要是小到能裝在頭盔或背包上就好了。”
女生極可愛地點點小腦袋:“會有的。我們正在搞一種很小的納米風車,用柔性鎳合金做的,直徑隻有1.8毫米,一粒大米上能插10個,一個手機上能裝好幾百個。將來所有的便攜設備,包括微型機器人都可以應用這一技術。就是充電速度不快,我們正在想辦法克服。”
“那咱們以後全得靠風力發電了?”卞強指指遠方天空中的巨型風力發電陣列。
今天早上,紫淩書院的師生們在軍隊配合下放飛了許多空飄式風力發電機,用於保障市區供電。畢竟是試驗樣機而非量產貨,所以高懸在離陽上空的這些玩意真可謂五花八門千奇百怪—— 有直來直去、簡單粗暴的實用主義典範“發電飛艇”,也就是飛艇上裝風車;有主體呈“工”字形、好像大號四旋翼無人直升機的係留式發電風箏,上麵裝著4台旋翼,既能發電,也能為風箏提供升力;有整體滾轉的橢球形充氣風箏,像一枚幾十米長的膠囊,表麵布滿“V”形凹凸槽,在空中徐徐轉動,叫人聯想起正月十五的走馬燈;有圓筒狀的BAT係留式軟質浮空器,風力渦輪發電機布置在前後貫通的“圓筒”內部;有恍如長龍的SALSAM撓性軸式風車陣,又細又長,一頭連著空中的無動力氣球、一頭連著漂在皊河水麵的巨大浮子,像極了一條尾纏雲朵、垂首吸水的飛龍,“龍身”上每隔幾米就裝有一部風扇,以龍身為軸旋轉發電;最壯觀的則莫過於一部采用了旋轉木馬原理的圓盤形風能/太陽能兩用發電風箏,直徑1600米,有如電影《獨立日》裏遮蔽城市的外星飛碟。
女生又極可愛地點點頭:“對啊。特別是高空風—— 高空中的風力比近地麵大好幾倍,能量密度非常高。你看那些空飄式風力發電機,它們現在還在路上呢,最後要上升到5000~10000米高空才會滿負荷工作。高空不僅風速更大,而且風力很穩定,一年中不刮風的時間理論上隻有5%,不像低空這樣老是沒風。”
“晴天也是?”卞強覺得有點兒不可思議。
“一樣的。你看著很晴朗的無風天氣,其實萬米高空中還是狂風大作。東亞軍區大部分地區,陸地上空1萬米處的風能密度均值超過5千瓦/平方米;北美軍區紐約上空有個急流,那附近的風能密度有16千瓦/平方米呢。不過地球上最厲害的還是東亞軍區,江浙魯地區,那裏的高空急流能達到30千瓦/平方米。比比看,最先進的地麵風車也低於1千瓦/平方米。高空風力發電優勢非常大。”
“那敢情好。”卞強說:“可是這又是風箏又是氣球的,下大雨了能行嗎?”
女生魅笑著一擺手:“沒關係。我們的空飄式風力發電機都經過特殊設計,很輕很堅固,別說一般暴雨了,就是刮台風也能照常工作。缺點是成本高—— 不是說發電成本,高空風力發電的成本其實很低,占地麵積也遠遠小於傳統風電,而且無噪音,不影響環境—— 高的是投入成本,畢竟技術難度在那兒擺著呢。而且在這個範圍內必須禁飛。”
卞強崇拜似地盯著女生看:“禁飛倒不是問題。那,既然風力發電這麼好,你們趕緊跟工廠對接啊,量產風力發電機,尤其是高空的。”
“已經在做了。我們想讓全城每座房子都裝上小型風電機和光伏板,可惜磁鐵不夠用。”
“誒?”卞強腦袋發懵:“磁鐵不是到處都有嗎?隨便拆個手機都能摳出一塊……”
女生搖搖頭:“磁鐵跟磁鐵可不一樣。日常見到的都是鐵基或鐵氧體磁鐵,原料豐富,價格低廉,但是能量密度太低,做不了高性能電磁設備。我們需要的是銣係磁鐵那樣的神器,指甲大的一小塊就比地球核心的磁場還強幾千倍。什麼鐵氧體磁鐵、鋁鈷鎳磁鐵、鑭係磁鐵……根本不夠看。做一台電腦需要50克銣磁,做一輛汽車需要2公斤銣磁,做一台百萬千瓦風力發電機甚至需要600多公斤。我們沒有那麼多銣磁,關鍵是沒有足夠的稀土礦—— 銣元素,還有維持銣磁高溫狀態下磁性所必須的鏑元素,都得從稀土礦中獲取。我們的稀土礦現在全落到甲蟲族手裏了。沒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