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日格未到東門,便隱隱聽見東門傳來的急促樂曲,他不由得加快了腳步。
蘇日格到達東門外時,哈日部落的士兵已然隻剩下幾十人在勉力抵抗,與其說在抵抗不如說在等待被收割,血腥的殺戮,詭異的曲調,讓蘇日格心中一沉,看來這小子還真是個對手。
而林浩正忙著演奏“九裏山大戰”也就是全曲的高潮了, 這部分由四個樂句組成:第一句以連續十六分音符的夾掃模仿馬蹄聲,描繪了百萬雄師的壯觀場麵;此時林浩手中的知音聲聲若馬蹄,急促的敲擊在哈日部落士兵的頭顱上,一片慘叫連連。
此時,蘇日格手中兩把巨斧火光衝天,他手中兩把巨斧狀若風扇,旋轉而來,猛的劈向了林浩。
“那是酋長的烈焰旋天斬啊,酋長來了。”顯然蘇日格的到來讓哈日部落十七為之一振。
林浩立即以高潮部分的第二句來應對蘇日格,第二句是第一句換頭合尾變奏,模仿了戈矢相擊聲、炮聲、簫聲、拋棄刀矛聲,第三句是第二句同頭異尾變奏,模仿了戈戟聲、呐喊聲;第四句以快速密集十六分音符、大力度強音和模擬音效模仿了“信號收兵”的簡單軍號音調。其中林浩手中的鐵棍運用掃、拂、滾、絞等技法來演奏級進的旋律, 產生大量不同音色的樂音和噪音,豐富了音響色彩,而此時蘇日格隻感覺林浩手中的棍頭猶如雨點一般密集的敲打著自己。
此時蘇日格隻感覺自己仿佛劈中了一塊牛皮糖,渾然無處發力,而對方的攻勢卻一波接一波,一波高過一波啊,蘇日格手中板斧揮舞到了極致,一時間火光衝天,樂曲激昂,眾人不住的連連後退。
“你很不錯,你能聽到完整的曲子,我真為你高興。”林浩摸了一把臉上的鮮血打趣的說道。
第三部分(戰後)有“項王敗陣”、“烏江自刎”、“眾軍奏凱”、“諸將爭功”、“得勝回營”五個情節。
“項王敗陣”由兩個樂句構成,骨幹音為徵音,配合八分和附點八分音符描寫敗退的場麵。第一句由徵為主,商、宮為輔的三個音構成,音色對比為音樂發展的動力之一,泛音與實音對比也呼應了“列營”段落的音色。第二句聲部變為雙層後,力度隨之增加,渲染了悲壯的情緒。段落尾部音符密度增加,最後由兩個連續向下的線形旋律(宮-變宮-羽-徵)結束。
樂曲接近尾聲,以強拍、長時值的形式突出變宮音(↓7),此時棍法反而並無太多奇巧之處,隻剩下一個力字,大開大合,悲愴決絕,猶如秦腔的苦音,招招皆是必殺技。
“烏江自刎”由五個弱起的樂句組成。其中,前三句換頭合尾變奏,收於宮音;第四句與第二句同頭異尾,開放於商音;第五句是第四句的分裂變奏,結束於徵音。音樂節奏較為自由,各句逐步向上變換旋律音區,後兩句加入清角音,更添英雄自刎的悲情。
蘇日格聽得悲愴,不由的心中一緊,這林浩淩厲的攻勢當中蘊含著樂曲,竟然還能影響人的心境,這特麼的哪裏是謠傳中的廢人啊,簡直是天才啊。
“眾軍奏凱”由同頭異尾的兩個樂句組成。前樂句突出b羽調式,可細分為三個變奏的樂節,每個樂節三小節,相同的中間小節起到統一作用;後樂句漸行漸慢,收束於e商音。“諸將爭功沿用上段的散板節奏,沒有明顯的樂句劃分,音調活潑、熱烈,結束時有收束感,用宮、商、角三個音交替,音符密度加大,表現爭功之勢。“得勝回營是全曲的尾聲,有節奏又像散板,節奏型豐富,表現了得勝後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