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牙:飯前還是飯後?
七晴六雨
刷牙是保持口腔衛生的好習慣,是保持牙齒健康的重要手段。刷牙看似簡單,仔細一想卻覺得問題不少。最經典的一個,到底應該是起床後就刷牙,還是早飯後再刷牙?要想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了解一些牙齒的知識。
用來撕咬、咀嚼的牙齒,容易遭受細菌的困擾。它們會形成牙菌斑,牢固地占據在牙齒表麵上。如果不及時清除牙菌斑,便可能導致齲齒或牙周病,這不僅損壞牙齒基本功能,還會引起口臭等不雅。關鍵之處是,漱口或咀嚼口香糖,壓根無法清除它們,隻有靠機械摩擦——也就是用牙刷來反複刷洗。
按照美國牙科協會的建議,成人每日應至少刷牙兩次,分別是睡前與晨起。大部分人的刷牙習慣,也正是這個節奏。試想一下,如果睡前不刷牙,牙菌斑便會安然享受一個整夜的繁衍時間,進而在次日晨起時達到數量的高峰。因此,睡前刷牙的目的在於,盡可能減少留在口腔牙齒表麵的牙菌斑,不給他們生的希望。晨起後的刷牙,則是盡快清除繁殖了一整夜的細菌。
總之,刷牙就是利用牙膏裏的摩擦劑,在牙齒表麵反複摩擦,起到清除牙菌斑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刷牙是與牙菌斑“鬥智鬥勇”的過程。在白天的時光裏,人們依然進食、喝水、漱口,也無法完全避免牙菌斑的繁衍。那麼,在一頓正餐前後,是否應該刷牙呢?
第一,對早餐而言,最好是餐前刷牙。對午晚餐而言,沒有必要餐前刷牙。餐前刷牙,也就是晨起後刷牙,主要是清除睡眠時滋生繁衍的細菌。如果正餐間沒有進食零食、水果的習慣,就無需過於積極的午晚餐前刷牙。
第二,條件允許的話,每頓餐後均應刷牙。原因在於,餐後刷牙能及時清除口腔內食物殘渣,減少牙菌斑的“食物來源”,更是直接對牙菌斑的破壞。不過,如果正餐裏的產酸食物較多的話,如橙汁、高糖食物及碳酸飲料等,飯後刷牙應至少延遲30分鍾。此外,飲用碳酸飲料時使用吸管,可減少牙齒與飲料的接觸時間,減少對牙釉質的破壞。
理由在於,食物產生的酸性成分,會降低口腔內pH值,進而使牙釉質變軟。因此,飯後立刻刷牙會使本就變軟的牙釉質受到進一步損害。正確的做法是,飯後可使用弱堿性的漱口水,使口腔環境偏中性。
知道了何時刷牙,更應了解如何刷牙。目前,大多推薦偏軟型刷毛的牙刷。過硬的刷毛,清除牙菌斑“很給力”,也不可避免地對牙釉質損傷過大。正確的刷牙方式,則顯得更為重要。簡單點說,刷牙絕非每天晨起、晚睡的例行公事,而是一項重要衛生工作。
按照美國牙科協會的推薦,人們應該選擇巴氏刷牙法。這種方法又稱作齦溝清掃法或水平顫動法,能有效清除牙齦邊緣及齦溝內的牙菌斑。其具體做法是,使牙刷與牙齒呈45度角,並將刷毛指向牙根。然後,按壓牙刷使刷毛進入牙齒與牙齦交界區域。如此以來,部分刷毛進入齦溝,部分鋪在牙齦邊緣上,還能進入相鄰的牙間隙中。輕柔用力,將牙刷頭在此位置上進行短距離的顫抖(10次,每次移動1毫米,每次刷2至3顆牙齒)。如此反複交替,直至將所有牙齒刷完。
如果您覺得上述的文字的描述或許有些繁瑣,不妨上網搜索“巴氏刷牙法”,就會找到許多直觀的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