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謀劃出路(2 / 2)

“到村裏了,哪能還讓你破費啊?”王旭東和鄭金來幾乎是一口同聲的推卻著王家豪的盛情。

“好了,兩位領導,我們之間不要見外了,來來來,把杯子的水倒了,把酒滿上。”王家豪知道王旭東和鄭金來兩人的推脫是出自內心的,農村人雖然在經濟上很是貧窮,但是在待人接客上卻很是熱情,要麵子。

由於自己是突然的回到村裏,這個時候他們兩家都不會有什麼準備,臨時能拿得上桌麵的菜,就是殺雞。雞可是村裏人眼中的寶啊!王家豪不會為了自己的一餐飯,而讓他們殺了換生計的寶貝。

看著王家豪將三個杯子都斟滿了酒,王旭東和鄭金來也不在推辭,三人就這樣邊聊邊喝了起來。

閑聊中,王家豪了解到自村裏路修通了以後,鄧金來和王旭東兩人也沒有閑著,自發的組織村民將村集體的山林開墾了出來,現在就是因為拿不定具體的好的發展思路而在苦惱之中。

發展經濟,思路是關鍵。即使是老古話說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是沒有一個好的思路,這些山,這些水也不是那麼好吃的。

順著鄧金來和王旭東的話題,王家豪把自己近期構思的關於新農村建設的想法說了出來,重點的對於如何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展開了詳實,細致的分析。

“兩位領導,我們在發展村集體經濟上切勿盲目而動,一定要遵循因地製宜保持持續和良性發展的原則,千萬不能做富了一方人,毀了一方水土的蠢事。有些鄉鎮發展速度是很快,但是盲目的為了發展而造成的生態失衡的惡果,這在我們永勝村絕對不能出現。”

“至於村裏具體采取什麼發展路子,首先我們要杜絕一夜暴富的思想,不要奢望著短期裏就能徹底改變永勝村的落後局麵,大家一定要牢記發展集體經濟是個緩慢而持久的過程。所以我個人覺得村裏的發展定位還是應該以農業種植為主,其他多種經營為副,雖然在時間誇度上大點,但形成規模後的收益卻是長期的,持續的。另外在副業上我們可以開展服務創收的模式,村裏可以根據我村的生產特點舉辦社會化的服務產業,如農產品流通經營服務實體,農業科技服務實體等,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係列化服務,既為農業生產提供後勤保障,又為集體經濟創造收入。”

聽著王家豪深入的解析新農村建設的想法,鄧金來和王旭東兩人完全被王家豪的構思所打動,但是說千道萬,沒錢還隻是紙上談兵。

看著兩位村領導為了錢的問題而愁眉緊縮,王家豪緩緩地道:“如果鋪開了,我們是沒有這麼多的前期投入,但是我們可以采取以點帶麵的方法。先期搞兩個示範點,在示範點有所成效後,在去合作社貸款擴大規模,即使不能成功損失也控製在很小的範圍之內。”

“嗯!王鎮長說得比較在理,以點帶麵是個很穩妥的辦法。”鄧金來點著頭,應允著道。

“現在的問題是,這個示範點在哪裏選呢?”王家豪望著兩人問道。

“在村集體山林裏先拿出5畝地作為示範點吧,你說呢,王鎮長?”王旭東沉聲的道。

“村集體山林?”王家豪不解的望了王旭東一眼,但是瞬間就明白了王旭東話裏的意思。

永勝村原本就土地資源匱乏,村民手中不多的田地都是用來種植水稻,已保來年的口糧。平時村裏有個什麼事的村民會給村幹部們麵子,但是涉及到養家糊口的生計問題,這時候無論讓誰拿出自家的田地做試點,可以說沒人會點頭答應。因為“民以食為天”的古訓已牢牢的紮根於祖祖輩輩生活在這片大山裏的村民腦海中。

“王村長的想法很好,那就這麼定了,前期5畝地的投資估計在一萬元左右,這筆錢我來想辦法解決。”

村兩委會開的很順利,這主要取決於對這位副鎮長的信賴。自他下派分管永勝村以後,不僅修通了村裏的路,還把對年拖欠農戶的補償款全部付清了,農民是感恩的!

兩委一致通過在村集體林場先劃撥5畝地,由王旭東承包作為試點。

確定了村裏的發展思路,接下來就是如何快速的將試點建立起來,當然這些事是不用王家豪具體動手的,王鎮長的任務就是每天走家串戶了解民情。在村裏的日子雖然過得很清苦,但遠離了那些無謂的勾心鬥角,每天麵對著碧水藍天和淳樸的村民們相處確實能夠讓身心能夠得到徹底的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