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 家庭氛圍 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
作者:肖坦
摘 要:中國文化的一個寶貴傳統是家國同構,就是把家庭的倫理關係和治家方式推及到國家管理,由此形成的凝聚力和親和力,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一個內生性資源。如何把中國的“家文化”發揚光大,怎樣在企業營造家庭氛圍,首先企業的領導者要有“企業家庭”的文化觀念,真心實意地把企業當作一個“大家庭”、“大家族”來經營,把員工當家人一樣來對待,留人的方法有很多,重要的是對人家要有情有恩,讓他們感到像家,是家,甚至勝於家,自然就有歸屬感,員工隻要有了歸屬感,企業就有了凝聚力和向心力。
關鍵詞:春節;年味;家庭氛圍;家文化;企業家庭;企業文化
每到年底,我總是想起魯迅在小說《祝福》裏開篇的那句話:“舊曆的年底畢竟最象年底”。先生為什麼這樣認為呢?那最像年底的東西是什麼呢?慢慢地,我從回憶和對比中品出了那最像年底的東西其實是一種心情,一種氛圍,一種氣象,這種心情、氛圍和氣象綜合起來,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年味。
現代生活的富足和匆忙已經使年味退色了不少,這更加喚起我們對那種傳統年味的回味與向往。在我的感覺和記憶裏,小時候的過年才最像過年。
首先是一種向往和等待的心情,用我們的土話說就是巴過年,這種向往和等待是因為身懷一種希望,希望吃一頓餃子,希望穿一件新衣裳,希望看到滿街的行人,希望大人給的壓歲錢,希望與小同伴一起燃爆杖,希望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那頓盼了一年的年夜飯。記得每到年三十的傍晚,貼好父親撰寫的春聯,給父母磕頭之後,我們一邊蹦著,跳著,一邊幫助家人收拾桌凳,桌上擺上母親新買的紅漆筷子,父親坐在上座,溫和地笑著,媽媽在忙碌著,不久,鮮美的年夜飯擺滿了一桌,母親吩咐我們燃放鞭炮,然後全家人團坐在一起,舉起杯箸,在溫暖的油燈下,其樂融融地吃年夜飯。這時,不約而同地周圍的鄰居家也陸陸續續地響起了鞭炮聲,空氣中彌漫著那種歡樂親切的硝煙味,我們都陶醉在那種濃濃的年味裏,沉浸在溫馨、親切的家庭氛圍裏,感覺到了幸福的頂峰。
現在的過年,最動人心的是春運。每年的春運已經成為全中國人最溫馨、最濃烈、最難忘的集體記憶,成為當代中國最濃重的年味!億萬人從四麵八方,從天涯海角一齊奔向同一個目標,這個目標就是家!回家,回家!回家!風刀雨箭、冰雪嚴寒、山高水險、路途迢遠、交通擁堵,漫長等候,幾天幾夜不睡,都阻擋不了回家的腳步!都動搖不了對家的思念和向往!不管這個家是大還是小,是豪宅還是寒窯, “我不在乎有沒有夢裏的天堂,握在手中的票根是我唯一的方向。”“回家耶,回家,回家是我夢中的淚花,回家耶,回家,回家是我永遠的牽掛,回家耶,回家,回家是我堅定的步伐!”
家為什麼對中國人有哪麼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
中國傳統社會是以家庭為本位,中國傳統文化講孝悌,講忠於家庭,“家庭觀念”是中國的傳統觀念,愛家、重家、顧家、護家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家是避風港,家是大後方,家是根據地,家是老營盤。“養家糊口”是中國人最起碼的責任意識,“家和萬事興”是中國人從家裏引出的對事業的哲學思考和經驗總結。家永遠是我們的情感歸宿和精神依托!
由家,由年味,我很自然地想到企業,想到企業文化,想到企業的“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