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黑人向導(2 / 2)

那些幸存的黑奴們終於等到船隻到達的那一天。從地牢裏出來,這些步履維艱的奴隸們被水洗過後,得脫光身子,在拍賣廳裏像牲口一樣檢驗過後,集中侯船。

而船隻是開不進來的。因為這一帶的大西洋,風浪巨大,遠洋船隻能等在洋中。黑奴們幾人一組,站在一道狹窄的木門前,等候木舟把他們載到大船上。狂風巨浪吞噬了不少獨木舟,淹死不少黑奴。對黑奴們來說,從這道窄門出來,家鄉故園,從此一去不複返。這是一道不歸門!

那些挪過地牢終於上了大船的黑奴來說,真正的苦難才剛剛開始!為了獲得最大的效益,每艘販奴船總是想方設法押送最多限度的黑奴。所有的黑奴用麻繩綁住,密密麻麻地坐成一排排,吃的是僅夠維持生命的東西。這樣要過六個星期,才能抵達新大陸。途中病死的黑奴,統統就地處理,扔到大海裏。最後幸存的黑奴們,這些萬劫不複的、從基因角度來說最優良的人類品種,到了那塊未知的新大陸,繼續受苦受難,拚搏抗爭直到現代……黑奴史是非洲各地的部落首領、商賈和白人奴隸販勾結,販賣黑人戰犯的血債史,是絕無僅有的苦難史!

我們站在不歸門後,站在無數黑奴們曾經站立過的地方,望著外麵旖旎的大海,百感交集。遊客中有不少從美國過來的黑人,幾百年來和白人雜交過,已經不是很黑了,他們肅穆無言站著沉重的曆史壓得人說不出話來!幾年前奧巴馬當上美國總統後,還特地帶著妻女來到加納,參觀了不歸門。米歇兒這位黑奴的後人,看到此情此景一定也是同樣的肅穆無語!

從不歸門出來,我們來到堡內大院中,看到一塊塊的墓碑,直接嵌在院中的方磚裏。這是奴隸商販、英國殖民者的墓地。這些客死他鄉的人們,沒有後人吊唁,孤零零地躺在這海邊的堡壘裏,不知他們的靈魂是否安寧?奴隸買賣和殖民主義,是人類貪婪和殘忍的實證!

離開奴隸堡的時候,我們經過設在堡內的兒童圖書館,看到加納的學生們在裏麵用功,有位老師在給他們輔導,我們的心才舒展一點。碧空煙海,浪濤滾滾,如此開闊,何等壯觀!太陽照在白色的奴隸堡上,歲月已讓它變得斑駁,歲月或許真能衝刷痛苦?

如今這裏已經成為一個旅遊景點,眾多商販在建築物外兜售小商品和紀念品,大多數的商品都是“中國製造”。在這裏,可以盡情欣賞你好奇、喜歡的物品而不用擔心遭“碰瓷”,可以與商販們討價還價,無論交易成否都都不用擔心生糾紛,黑人仍然會說:我們是朋友!然後伸出“黑白兩麵”的大手與你握手並做出手語,以示熱情。孩子們則主動要求與你合影留念並露出純真無暇、陽光燦爛的笑容。海邊餐館林立,選了家靠海的餐館,一邊欣賞風景、一邊等候快餐,黑人歌手極為動情地唱著我們永遠聽不懂的非洲歌謠。

遠離18世紀的今天,人們在這裏享受悠閑自在的生活……離開海岸角,欣賞了加納熱帶雨林公園。晚上八點,我們結束了一天的旅行,回到阿克拉,到了酒店旁邊的皇上皇中國餐館吃了頓晚飯。不知這皇上皇跟廣州的有沒有關係,反正出品還算可以,畢竟大廚是中國人,其他無論是食客還是侍侍者都是黑人。

我覺得挺怪的,我們像是珍稀動物一樣,大堂裏唯一的華人食客。不過我估計不少中國食客都是包房的,房間裏不時傳出國語。皇上皇的菜不錯,可是量卻很少,而且價格也很高,所以我想中國人一定喜愛在國外開食店,加上小費,老板能比在國內賺得多。吃了一頓中國餐後,回到酒店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