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張朝陽:共享財富的盛宴(1)(1 / 3)

在中國互聯網界,很少有人不知道張朝陽。網絡經濟標準的傳奇經曆是他的商標,他出生於中國內地城市西安,畢業於清華大學,胸中懷有夢想,口袋裏揣有一張風險投資的美元支票,回到國內開始創業了。他擁有明星的作秀能力,在天安門玩滑板,在迪廳蹦迪,手機時尚之旅,時尚雜誌封麵人物,中國互聯網的領軍人物,清華大學物理係學士,搜狐董事長兼CEO。張朝陽的作秀曾經為很多人所詬病,但他卻是一個理想的忠實實踐者,帶領搜狐走過創業的艱難,熬過互聯網寒冬,扛過搜狐在納斯達克上市後的危機時期,張朝陽在互聯網飛速發展中享受著財富的盛宴。

讀書趁年輕,致富要趁早

財商是指理財能力,特別是投資收益能力。它是一個人認識金錢和駕馭金錢的能力,是一個人在財務方麵的智力,是理財的智慧。通過財商可以判斷一個人對金錢的敏銳性,以及對怎樣才能形成財富的了解程度。它被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是實現人生財富的關鍵。

無論你的財商是高是低,這都不是問題。從現在開始,你就應該學習如何提高你的財商。不管你是窮人還是富人,不管你聰明還是不聰明,財商教育事關你的生存,是絕對必要的。沒有財商教育,人們就無法將信息轉化為可以利用的知識。

提高財商雖然不能讓你立刻富有,但是至少可以讓你生活得更好些。而很多看上去有錢的人,並不一定是財務自由的人,但財商高的人一定能夠通過努力來實現財務自由。

張愛玲有句名言:“出名要趁早。”事實上一個人若想達成某個願望,都要提早行動,因為人生沒有假設,沒有可逆性,時不待人。讀書趁年輕,致富要趁早。

投資理財對一個人而言,當然也是越早越好!從小就要有理財的意識。在國外,許多小孩從他們入學起就開始接受理財方麵的學習和培訓。國外許多成功人士,他們從小就有很強的理財意識,很早就開始他們的理財活動,如存錢、打工、投資證券等。著名股神巴菲特從5歲開始送報賺錢,到11歲就開始投資股票,最後成為了最成功的投資者和享譽世界的富豪,這絕對與他從小開始理財有關。在國內,我們從一個計劃經濟相對貧窮的時代,走向開放的市場經濟時代,個人和家庭的財富也越來越豐富。投資理財已經成為家庭的主要任務之一。特別是家庭中的孩子,更應向國外學習,使其成為一個自強自立的現代人。

從小學會理財,就是為以後走向社會積累獲得生存能力以及獲取財富的技能。隻有從小樹立投資理財的意識與追求財富的觀念,才能在資源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現代社會中更快、更早地獲得成功。現代社會是經濟時代,或者叫財富時代,衡量一個人的主流價值標準就是財富。從某種意義上說,現代英雄就是財富英雄!

張朝陽亦如此。他抱著出名的願望,一直刻苦學習,從物理學家的遠大抱負到諾貝爾獎的遙遠誘惑。張朝陽很早就隱隱地顯露出了財商方麵的一些特質。

1981年,張朝陽以優異成績考入清華大學物理係。那年,他才17歲。之所以選擇物理係,張朝陽有充分的理由,他認為,學物理、用物理是追求真理、尊重科學,物理學是鑽研科學的有利工具,因為物理是解釋世界的唯一途徑。同時,物理學家也是一種成功的象征,而諾貝爾獎則是財富的標誌。從這裏,張朝陽的生命有了第一次跨越,他走進中國最優秀的學府,跨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從此擁有了一個嶄新的平台。雖然,這並不是他人生最重要的平台。在清華大學寒窗苦讀期間,抱著遠大理想的張朝陽的欲望幾乎處於禁錮狀態。在這裏,分數就是一個人的身份象征,競爭格外殘酷。所以如果哪一次未能如願考第一名,張朝陽就繞圓明園長跑,發泄無從釋放的情緒。

然而,正是在這裏,張朝陽執著和不認輸的精神更加強烈,野心也在慢慢滋長……“當時的清華學生念書非常瘋狂,與外界隔絕,對科學有一種宗教式的狂熱。”張朝陽還記得那時流行的一個口號:“爭取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顯然,張朝陽就是其中一員。他那時候每天都是一大早跑步趕到教室占座位,而且是坐前排;中午午休之後上課,晚上坐在自修室裏上自習。

張朝陽回憶:當年,清華學堂也就是最早的留美預校,那裏的繪圖桌子特別大,燈光也特別亮,最難占座。但他仍然天天去占位子,他並不把這當做苦差事,反而有點開心,認為自己這樣是在追求更高的理想。

清華時期的張朝陽,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腦子很簡單,因為那時唯一的一個標準就是排名。在大學三四年級的時候,張朝陽學習成績開始名列前茅。

這樣的生活他度過了5年。如今的張朝陽想起那時的學習勁頭,忍不住說:“被傷著了。”“學物理的人非常純潔,所以競爭才格外殘酷。不停地比,比誰的作業先完成,誰學習的時間最長……整個小社會隻提供給你一種可能性,所以……我的成績一直是前三名,可是得不到第一名時……就去冬泳,那水真是刺骨……每天繞著圓明園跑五六公裏……就是想證明我是可以的。”說這些話的時候他搖著頭,“現在想想那是很自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