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雷,1999年加盟TOM.COM互聯網集團,擔任TOM.COM中國區運營總經理。2001年,升任TOM集團副首席運營官兼在線業務總經理。在此之前,王雷雷曾創辦北京寅誠誌科技有限公司並擔任總裁及總經理,並曾在汕頭億峰期貨經紀有限公司和中國長城計算機軟件公司任職。如今TOM互聯網集團從TOM.COM中分拆出來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和香港創業板上市。回首準備上市的這九個月,王雷雷形容是“艱苦而漫長”。TOM上市給自己的定位是“無線互聯網門戶”,酷愛運動的他在企業管理上卻一直奉行“高壓力管理”的方式。在TOM員工的眼裏,這位實際上很年輕的董事、總裁,思想上卻非常的成熟,因此大家都尊敬地稱他為“老王”。
要發財,先做發財夢
清華財商課認為,獲得財富的先導是夢想。諸如比爾·蓋茨、巴菲特,他們能夠獲得財富上的成功或許有運氣的成分存在,但若沒有一份完美的宏偉藍圖,一切都是白費。
在人生的競技場上,沒有確立目標的人很難獲得成功。許多人並不乏信心、能力、智力,隻是因為沒有確立目標或沒有選準目標,從此與成功失之交臂。
年輕人若想經商,首先要注重經商目標。在確立目標時,必須切合個人實際和環境,絕不要把自己的目標定得遙不可及;其次,確立目標後,絕不要半途而廢或隨意中止奮鬥。
王雷雷出生在軍區大院。1996年,年輕的王雷雷從清華電氣工程係畢業後,一下子就跑到了上海灘去做期貨。期貨公司大開大合的資金出入,每天都刺激著他的神經與意誌,他夢想著自己有朝一日也手握大把大把的資金買賣出入。“期貨圖表和噪聲的分析是差不多的,都是波形分析,IT行業和金融行業的共性在於,都是年輕人的行業,都是要承擔風險的。”上海兩年,他從一個經紀人升到客戶經理,管著100多人。
“因為從學校畢業沒多久,缺乏管理和運營企業的知識,我就一邊實踐,一邊學習,看了很多的書。”1999年8月,由於公司被並購,王雷雷隨之加盟TOM集團。從一個完全的小業主公司到具有國際化背景的規範運作大公司,王雷雷稱,自己沒有經曆太長的適應期。
對於他而言,每一次的商界打拚都是一場戰鬥,除了速戰速決,沒有退路。戰場沒有絕對,遲到者一樣優勢在握。探索如何將商業模式由免費轉向收費的王雷雷始終不變的,是一種牢牢占據決策者高位的戰鬥作風。
一個人之所以能致富,就在於他找到了財富的方向。奮鬥目標是一個人的動力核心,它能改變一個人的價值觀、信念、決策模式和行為方式,進而賦予行動的力量。人生必須有夢想,賺錢也必須有目標!
清華財商課認為:朝你想的方向前進,過你想過的生活,人生的法則也會變得簡單,孤獨將不再孤獨、貧窮將不再貧窮、脆弱將不再脆弱。這一方向是致富的方向,是追求財富的方向。堅守你的財富夢想,並為之做出堅實的行動,你就離成功越來越近。
不盲目從眾才能發大財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名字叫做“羊群效應”。在一群羊前麵橫放一根木棍,第一隻羊跳了過去,第二隻、第三隻也會跟著跳過去;這時,把那根棍子撤走,後麵的羊,走到這裏,仍然像前麵的羊一樣,向上跳一下,盡管攔路的棍子已經不在了,這就是所謂的“羊群效應”,也稱“從眾心理”。從眾心理很容易導致盲從,而盲從往往會陷入騙局或遭到失敗。
在《投資大師羅傑斯給寶貝女兒的12封信》中說:“不要讓別人影響你。假如周遭的人都勸你不要做某件事,甚至嘲笑你根本不該想去做,就可以把這件事當做可能成功的指標。”這個道理非常重要,你一定要了解:與眾人反向而行需要勇氣。事實是,這世界上從不曾有哪個人是靠“從眾”而成功的。
在投資中,從眾心理最為常見。從眾服從多數,一般是不錯的。但缺乏分析,不作獨立思考,不顧是非曲直地一概服從多數,則是不可取的,是消極的“盲目從眾心理”。很多投資者就很難排除外界的幹擾,往往人雲亦雲,別人投資什麼,自己就跟風而上;而在結伴消費時,同伴的消費行為也會對自己的消費產生心理和行為上的影響。
“隨大流”是人們的習慣,這種習慣永遠也不可能致富。比如投資基金,若是2005年或2006年上半年在大多數人不看好的前提下投入的話,2006年年底可就1萬變2萬,2萬變4萬了;2006年年底大家都看基金賺錢,都買入,恐怕再有100%的回報是不可能的了。
在不了解投資內情的情況下,不要盲目跟風,大家都“紮堆”而去的地方不一定就是好地方;投資也不能跟風盲動,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
兩年後,王雷雷回到了北京和幾個清華的同學創辦了一家係統集成公司。後來因為這家公司被TOM合並,王雷雷與TOM相識,由於他擁有著金融和IT業的雙重背景,自然被TOM公司所賞識;而對於TOM來說他正需要一位具有實幹性的人來統領未來的TOM帝國,於是王雷雷也沒有多想,便加入了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