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兄弟檔案期刊集萃(1 / 2)

兄弟檔案期刊集萃

文摘

作者:謝建波

數字檔案館建設若幹實踐問題思考

張晉周在《中國檔案》2015年第2期撰文,指出數字檔案館建設應根據各館發展條件、功能需求,設定總目標和合理的分段目標,分步實施,逐步完成。作者認為有以下幾個階段:第一,構建檔案目錄數據庫階段;第二,館藏存量數字化階段;第三,傳統檔案信息化管理階段;第四,局館功能結合階段;第五,電子文件自動歸檔進館階段。目前,國內正在建設或已投入使用的數字檔案館大部分處於第一到第四階段,第五階段發展還不太成熟。作者認為,第五階段的建設,不宜簡單地套用現成的國際國內標準規範,更不能將規劃與建設實施工作全盤委托給承建單位。作者認為,從現實應用角度考慮,應理清幾個關係:一為全局性信息化係統與獨立建設的數字檔案館的關係;二為機構電子文件管理與電子檔案管理的關係;三為麵向黨政機關的檔案係統與麵向全社會的檔案係統的關係;四為全麵規劃標準與階段性規則標準的關係;五為檔案業務規則標準與通用性技術規則標準的關係;六為係統規劃與紙上規則的關係。作者指出,在數字檔案館建設項目推進過程中,要注意以下方法的研究與把握;一是數字檔案館開發的關鍵要求業務部門與技術部門的充分協調;二是數字檔案館開發的基本功在於調研;三是檢驗數字檔案館成敗的標準在於能否支持業務運行與業務創新;四是數字檔案館設計功能必須能夠逐項驗收。為此,項目開發除製定規則標準、建成數字檔案館信息化係統外,還必須編製完整的係統使用說明書和周密的應用培訓手冊。

數字模擬影像技術發展創新與應用

馬淑桂在《中國檔案》2015年第3期撰文,首先,簡單明了地介紹了縮微攝影技術複製出的檔案原文圖像稱為模擬影像,它是記錄在縮微膠片上的;把應用計算機掃描技術複製出的檔案原文圖像稱為數字影像,一般存儲在磁盤上。接著,介紹了縮微技術的特點是體積小、密度高,可有效節省存儲空間;縮微品信息不可更改性使其具有憑證作用;以縮微品代替原件提供利用;縮微品信息可直讀,在沒有閱讀器的情況下,用放大鏡可以閱讀;不會受計算機病毒感染和黑客的攻擊;製作成本低;具有穩定性和影像的不可逆性,是長期存儲的最佳介質;可多套備份拷貝複製並異地保存。其弱點是,檢索速度慢,用一件檔案需在一整卷膠卷中查找,無法實現信息快速遠距離傳輸和共享。數字化技術的特點是,存儲信息可以是文字、圖表等靜態信息,也可以是集圖、文、聲像於一體的動態信息;網絡傳輸不受時間、空間限製,便於信息的交流與共享;可遠程利用檔案,可異地備份;數字化後的原件可封存。其弱點是,對設備的依賴性、不同係統和設備的不兼容;存儲載體壽命短、格式更新換代快,易造成不兼容,不能讀取;計算機病毒入侵造成數據丟失或被刪除、修改、複製;法律憑證作用未得到認可等。通過比較,得到一條共識:縮微技術優於“存”,數字技術優於“用”。同時找到了兩種技術的最佳契合點和最佳平衡點,即在現階段,充分發揮兩種技術優勢,存儲在縮微膠片上的模擬影像作為檔案信息長期保存的最佳載體和方式,存儲在磁盤等介質上的數字影像作為檔案提供利用、信息共享的最佳方式。最後,介紹了數字模擬影像技術的創新與發展情況。一是縮微膠片數字化技術。縮微膠片上的檔案信息轉換成數字影像,稱為縮微膠片檔案數字化,也稱模轉數技術。二是計算機輸出縮微品技術。通過COM技術,可將電子檔案、已經數字化的檔案信息打印在縮微膠片上,稱為數轉模技術。三是彩色COM技術(這項技術正處於研究、測試階段)。四是縮微、數字一體化技術(一次加工同時保存兩種數據)。

大數據時代檔案信息安全管理新思考

崔海莉在《檔案學研究》2015年第1期撰文,指出大數據時代的檔案管理不同於以往的工作內容,檔案信息更不容忽視。檔案安全曆來就包括實體安全和信息安全,檔案信息正迎來大數據時代和雲計算環境下的新風險、新挑戰。作者從檔案管理的工作實踐中,提出了大數據時代檔案信息三個安全管理的問題:一是檔案數據采集安全。它包括兩個方麵的內容:1.檔案數據收集範圍擴展;2.紙質檔案數字化過程和結果安全。二是檔案信息管理係統安全。它包括兩個方麵的內容:1.數據支持平台安全。構建檔案大數據平台至少要實現四個層次的部署:第一,雲服務商提供全麵可視化服務;第二,收集海量數據,並解決各個數據的兼容問題;第三,數據庫有識別目標,鎖定威脅來源和相關設置;第四,基礎設施具有可擴展性。2.數據計算環境安全。大數據時代的檔案安全解決方案應包括足夠強大的、能夠針對不同層次的人群提供不同的展現界麵和工具。三是檔案數據提供利用安全。它包括兩個方麵的內容:1.檔案數據對比分析;2.檔案谘詢服務。大數據時代的檔案信息是主動地提供檔案數據安全保障,而不是等出現了無法挽回的損失再進行補救。所有的思考都是基於這一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