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檔案的建立(1 / 2)

淺談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檔案的建立

工作園地

作者:郭慧波

1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檔案建立的必要性

1.1有助於維護高校教師心理健康,緩解其職業倦怠。建立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檔案,關注教師心理問題,幫助其建立合理的專業期望,製定有效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可以避免或緩解教師職業倦怠。從而實現緩衝教師心理壓力,維護身心平衡,促進個人成長目標。

1.2有助於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教師自身心理健康水平是影響學生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不僅是人類文化的傳遞者,也是學生心靈的塑造者。建立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檔案,加強對高校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研究,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有助於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社會培養健全合格人才。

1.3有助於學校科學管理。建立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檔案,可以彌補高校教師檔案主要包括教學檔案、科研檔案和身體健康檢查檔案三方麵內容的缺憾,有助於管理者最大限度挖掘教師的潛能,幫助教師確立科學、健康的工作理念,提升自身心理素質,進而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完善學校管理體係,實現目標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雙贏。

2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檔案建立的原則

2.1客觀性原則。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檔案資料應符合事實,準確可靠,客觀記錄。一是全麵綜合測評,除心理測驗外還要包括自我與他人的觀察評價。二是選擇適合的心理測量工具。三是方法適當,使用正確,嚴格遵守相應規則。

2.2係統性原則。係統性原則是指在建立心理檔案的過程中,要以係統的觀點保證所收集資料的完整性和有序性。一是以目標為導向,規範有序地收集資料;二是資料應盡可能完整;三是要及時補充和更新心理檔案資料,準確反映教師心理的變化;四是使用的測評工具盡可能前後一致,便於結果分析。

2.3全麵性原則。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檔案所收集的資料應包含師德修養、教育機智、師生關係、教學活動及科研能力、團隊合作等多方麵評價,同時包含教師的個性心理差異,家庭及其社會文化環境對教師的綜合影響等。

2.4發展性原則。教師心理檔案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檔案,反映了教師心理活動及個性特征的完善發展。教師從崗前培訓到熟練教學,其心理活動伴隨著專業活動,經曆了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因此,要加強跟蹤研究,以便預測並及時發現問題,為其成長和發展創造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