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市場需求或脫離消費水平的創新技術,最終會被束之高閣,或成為屠龍之技。以市場為導向,從實際出發、從需要出發的創新才是價值的創新。
“原文”
朱竮漫學屠龍於支離益,殫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
(《莊子·列禦寇》)
“釋文”
有一個叫朱竮漫的青年,想學會一項一般人都不會的特殊本領,便賣光了所有的家產,湊足了一千兩銀子,到很遠的地方去拜師學藝。
後來,他決定拜支離益做老師學習殺龍的技術。朱竮漫刻苦學習,花了整整三年的時間,才把殺龍的技術學到手。學成後,他高興地回到家鄉,人們問他究竟學了什麼,他便興致勃勃地講開了自己殺龍的本事:殺龍應該用什麼刀,怎樣按住龍頭,踩住龍尾,如何開膛剖肚……可是,當人們問他龍是什麼樣子,在什麼地方時,他卻回答不上來。於是人們忍不住笑起來:“你這殺龍的本領果然是絕技,隻可惜,哪裏有什麼龍來讓你殺呢?!”
朱竮漫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世界上根本沒有龍這種東西,花費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學的本領,根本毫無用處。
沒有實用價值的技術,不講求實效的高科技,就是再高超,也是沒有用武之地的“屠龍之技”,表麵上讓人敬若神明,最終卻被棄之如敝屣。
2007年1月11日,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闞凱力在“IT風雲榜頒獎典禮”上提出,自主技術創新及開發技術標準,首先必須講求實用,並且在技術更新換代時,要選擇有優勢地位的技術。闞凱力把目前的三種3G標準比喻為“屠龍術”,即毫無用處。
闞凱力稱,目前全世界3G運營商中,80%以上的收入來自語音服務,大多數都在賠錢。創新的首要條件是有用,沒有用的創新沒有意義。現在的3種3G標準:高通的CDMA2000,諾基亞的WCDMA,大唐的TD SCDMA,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這種“屠龍術”。他表示,選擇什麼樣的項目搞創新很重要,但沒有商業價值的東西即使創新也無用。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成果隻有在轉化為產品後,才能發揮其巨大作用。沒有市場,沒有應用前景的“屠龍之技”,是不能作為生產力推動社會和經濟發展的。
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依靠創新,從一個手工作坊式的小廠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阿膠生產企業,跨入全國醫藥百強、全國科技百強、國家高新技術優秀企業的行列。
東阿阿膠公司董事長劉維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自主創新是企業的內在需要,是市場和客戶的現實需求,必須樹立正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創新成果要變成實實在在的效益、市場份額和消費群體,這樣的自主創新才有生命力和實際意義。要徹底改變過去那種不問市場,不管實際需要,單純為研發而研發、為了出成果而攻關等不切合實際的僵化做法,市場的瞎子和聾子搞不了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自主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