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3章 方言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1 / 1)

國內雖然都說普通話,各地還是有各地的方言。兩人初次見麵時,多會問:“你是哪裏人啊?”對方若說他是某某市或某某縣之人,一開口就可以知悉其來處,而開啟交談的話題。有些普通話不太靈光的人,跟會說普通話的人講話的時候,為了不想招致嘲笑,而不敢用方言(例如四川話)來與人溝通,勉強說普通話,反使兩人話不投機。不過有些人則讚成說方言;雖然有些人提倡說方言,但又有些人不願意說方言,在這種矛盾心理下,使得普通話也變成混雜著若幹方言的普通話了。

要使雙方談起話來投機,不管是用普通話還是用地方方言,最主要的,是說話時的表現方式。有許多講話很高明的人,在他們心理卻老是忌諱著使用方言。實際上我們使用方言也好,使用普通話也好,談話的內容絕對不會改變的。舉凡人的談話,是綜合了內容、構想、態度、表情、眼神、聽者反應和目的、意識等的微妙表現。

推銷員走訪各地,會碰到來自四麵八方的客戶:偶爾有機會遇到小同鄉,此時能夠巧妙地運用方言交談,便可增添親熱的氣氛,覺得投緣而談得來。假定在談生意時,中間插入類似下列的話題——

“你是哪裏人?”

“我是××縣人哪!”

“××縣的什麼村啊?”

“哦!是××村××。”

“哎呀!老兄,我也是同一地方的人啊!”

“唔!真的?太好了!幸會幸會。”

如此就可以把兩人的感情拉近,也許當場就談攏成交了;以後推銷員必可出入自由地去訪問他了。

在鄉村裏頭,更容易發生這種地域關係。有一位任職於某銀行分行的職員陳某,當他去訪問農村的時候,照老規矩取出名片來。

“我是某銀行分行的陳××。今天頭次見麵,請你多多指教。”

“少來這套,何必這麼死死板板的呢?我可不喜歡拘泥形式。”

“天氣終於放晴了,不是嗎?”

“就是嘛!一連下了十天雨,再不停我恐怕要悶出病來了。”

“你是……”

“其實我今天特地來……”

這時因為兩人講的是方言,感情分外真摯坦誠。善用你與客戶之間的關聯性,以拉近彼此的距離。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在一起交談的人來自各地,那麼你若和一位同鄉當著他們的麵用大家都聽不懂的家鄉話交談,則是不太禮貌的。另外,嘲笑別人的口音,或者故意模仿別人講話的腔調取樂也是不禮貌的。實行對外開放之後,還有些人硬趕時髦,喜歡學港台腔調,也會使有識之士嗤之以鼻的。

銷售金言

在與國內各地方的人進行推銷時,講普通話已經成為必要和時尚,但方言仍然有它的生命力。如果你在他鄉異國遇到故知,一句家鄉話會使你倍感親切、激動不已;如果你和老人、長輩交談,用家鄉話娓娓而談會使談話更加融洽。

“失敗是成功之母”,作為銷售員對於這句話一定深有感觸,因為銷售員麵臨的各種各樣的人非常多,同時麵對的拒絕也會非常多,因此挫敗感會經常在銷售員的內心出現。銷售員在麵對客戶的拒絕的時候,要克服挫敗感,而隻有經曆過挫折,意誌堅定的銷售員,才能把銷售的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