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回來,不論是隻坐台不出台的還是會出台的,她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她們都沒有一個完整的家庭,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家。
對於有些女孩來說,家是一個給她們睡一晚上的地方,還要冒著被許久的父親毆打的危險,聽吸煙的母親不斷的辱罵。
對於有的女孩來說,家是一個讓他們不得不賺錢供著的地方,雖然極不情願,但是家裏沒有勞動力,三四張四五張嘴天天等著吃飯,房租水電就是她們每天工作的動力。
對於更多的女孩來說,家是一個空殼,一個幾乎沒有交集的幾個人聚在一起的住所,聯係他們的紐帶不是親情血緣,而是一張單薄的戶口本。
晨晨小時候就沒有完整的家,父母早早的離異分居,她還有個親弟弟,所以不論在爸爸麵前還是在媽媽麵前,晨晨都得不到應有的關愛。
但這不會是她淪落到現在這個地步的全部原因,最關鍵的,恐怕還是她長大成人後,也還是沒有完整的家。
我猜,她和楊國營一定是沒有孩子的,看她現在的模樣,我完全不覺得她有可能是一個母親。
孫晨晨,這十年在你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我不知道。
但是我可以肯定,你一定過的很辛苦吧。
是什麼讓你選擇了這條道路,我也不清楚,但是肯定和楊國營有關,這是毋庸置疑的。
我忽然有了種想要拿一桶爆米花坐這裏聽她講故事的衝動。
不過這太愚蠢了,我也就想想而已。我坐著了身子,目不轉睛的盯著吊燈,對著空氣問話。"如果你不介意的話,可以告訴我這些年在你身上發生了什麼。哦對了,忘了告訴你,我前幾年就已經拿到了心理谘詢師則格證,今天免費給你做谘詢,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哦。"
晨晨沒有笑,不看她的臉我都知道。
接下來的半小時,我聽了一個老故事。
這有些像《北京愛情故事》裏的楊紫曦的故事,但是,可能還要悲慘一點。
更何況,我也不是吳迪。
離開我,對於十年前的孫晨晨來說,是種解脫。用她自己的話說,和我在一起最後的日子,每天想到我,她想到的是一種負擔,而不是幸福。
這倒不是說我有什麼問題,隻是我對她的百依百順和寵愛讓晨晨覺得她離自己曾經的夢想越來越遠。
小時候父母離了婚,分居,晨晨就一直跟媽媽住在一起。雖然爸爸媽媽擔心會影響到晨晨的學習而一直瞞著她,沒有告訴她兩人已經離婚的事實,表麵上看,隻是簡單地夫妻鬧矛盾,分居冷靜。
但這一冷靜,就是八年。
晨晨上完小學,上完初中,上完高中,父母一直沒有複合的跡象。
她的爸媽是小學時就認識的青梅竹馬,所以有時候老同學聚會,他們會在一起裝裝樣子,假裝感情還很好,不希望丟了麵子。除此之外,晨晨就沒有再看到爸爸和媽媽住在一起過。
從小就是媽媽帶自己生活,尤其是上高中的時候,晨晨的媽媽在離晨晨學校很近的地方租了一套房子,每天公司家裏來回跑,身心憔悴,看著媽媽辛苦的樣子和越來越多的白頭發,晨晨在心裏默默的立下了誓言,以後一定要強大起來,一定要成為能獨當一麵的女強人,不靠男人,也不靠父母,自己一個人闖出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