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1 / 2)

這一行奇怪的軍隊住到了濟寧城的大街上,住在街上的原因是他們沒有帶帳篷,而他們沒有到帳篷的原因是,這一行人原本是坐船來的。

韓滄海不太想讓軍隊住在城民家裏,這裏與他的家鄉蓬萊一東一西雖隔得較遠,但畢竟都是山東的地界,勉強能稱一聲故土,不想讓他這幾千人禍害故鄉的父老鄉親。這支軍隊具體有幾千,他自己也不清楚,隻是滿滿占據了這座不大的碼頭鎮店的多半條中心大道。

說是大道,也還是土路,今春雨水足,這幾日雖是沒有下雨,但潮氣從地底泛起來,地上依舊濕涼。士兵就直接睡在地上,這些沒什麼準備的人大多隻有一件厚些的衣被,有了鋪的就沒蓋的,他們三三兩兩擠成一團睡覺。

他給軍隊下了死命令,在城中禁止做一切活動,給養要由帳中管賬的統一采辦,普通士兵敢擅自闖入住民家宅者、奸汙婦女者、強搶民物者、趨用民役者,斬。

此次下了船往山東裏麵走,他也是希望能夠回家看一看,但是從濟寧的運河邊上往蓬萊走,需要花費太久的時間,他的副官和他說道:“若是往裏麵走就不能夠按時到任了,將軍!”

“那要怎麼辦呢?”韓滄海也在猶豫,當初武舉之後,他立刻就被調往了荊州,從荊州回來就又要趕去東北。他想在半路上帶著這些士兵浩浩蕩蕩回家裏看一眼,也算的衣錦還鄉,但是換防的時間卡得太死,他需要日夜兼程才能趕到目的地。

“皇上的意思不是讓您重新組建東北軍嗎?”

“是啊,可那又能夠怎樣,這要到漁陽再說的事情。”

“您可以跟皇上說,咱們打算在山東就招夠人,然後直接帶去山海關。”

“這樣……怎麼好?軍令不可違啊,皇上讓我在那裏募兵一定是有道理的,更何況我這麼做了,要怎麼跟皇上說呢?”

韓滄海覺得這個計劃不錯,既能在山東多呆一陣,手下人多了趕路也安全。朝廷決定重新組建東北守軍的目的當然還是北上白城,山海關一戰後城下的慘狀令長安所有軍官都聞風喪膽,所以嫄公主才看中了消息不通的他去啃這塊硬骨頭。一路走來他也全都明白了,他手中的這幾千人是從荊州水軍裏挑選出來的部分精兵,但終歸是水軍,不習慣陸路的作戰方式,萬一在趕去漁陽之前就遇上了伏兵,那他們肯定是被一鍋端的下場,這也是他最憂心的一點。

副官見將軍的口氣有些鬆動了,於是繼續說道:“將軍您本就是山東人,征戰在外,如果能夠帶著同一地方的父老打江山,這時候不久更多了分親近嗎。《晉書》裏有句話說‘汝潁之士利如錐,幽冀之人鈍如槌’,幽燕之地的人本就生性澀濁,難以馴服,又長期與突厥遊牧雜居,胡化嚴重;而且真到了那裏,離白城也就近了,難保那個秦鉞不會派間隙進來搞鬼。將軍,正所謂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而且聖旨中說,長安到時候還會派一個參領過來協助將軍——說是協助,還不就是監視嗎,現在還不知道是誰,但終究會束縛手腳;您在他來之前就建好了軍隊,等他來的時候您已經有了心腹,也就不怕朝廷的人了,您說是嗎?”

“有道理,”韓滄海瞬間輕鬆了,“那就依你所言,明天派個信差回長安送封奏疏,我識字少不懂文辭,信的內容就由你來擬定吧,接著咱們繼續往東走,到了……到濰坊,那裏我熟一些,然後就開始募集軍隊!”

“從這裏要怎麼回到大路上去啊,你能告訴我不?”

三個青團和一鍋稀粥並不足以讓一個饑腸轆轆的成年男人填飽肚子,但是雲梓辰不指望八聲甘州能給自己更多的幫助了,他努力用沙勺刮幹淨鍋底的米粒,剛才喝太快了他沒有注意,現在才發現這鍋粥的材料居然是脫過兩層殼的精米。雲梓辰不相信一個住在這種地方的人有能力和設備去將稻穀進行這麼精細的加工,這間房子周圍沒有農田、沒有耕牛、沒有耒耜,八聲甘州四體看起來是很勤的,但連飯都不會做,所以這人五穀絕對分不出來。

難道是有人定期供給他送糧食嗎?所以說他和外界還是有聯係的,不是隱士,隻是住在這裏,那麼他為什麼住在這裏?一鍋熱粥下去不太能解飽,但渾身舒暢極了,讓雲梓辰身上出了汗,他脫下外褂來,腦子有些暈乎,這時候他覺得有一雙熾熱的大手放在了自己的後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