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裏的陌生人
意大利心理學家喬萬尼-卡普多做了一個實驗:他發現,在光線昏暗的條件下,大多數人隻要凝視鏡子10分鍾,都能看到怪異麵孔的出現:一般隻要盯著鏡子看1分鍾,鏡中像的眼睛就會轉動或者發亮,嘴會張開,或者鼻子變大……繼續凝視,變形越來越大,直至那完全不再是你的臉,而是一張陌生的麵孔。卡普多所發現的這一現象,被稱之為“鏡中異象幻覺”。
目前,對鏡中異象幻覺比較讓人信服的一個解釋是:這個幻覺可能是由於光線昏暗,你無法看清自己鏡中像的全部細節所致。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大腦就必須通過記憶和想象來補全畫麵,這時就有可能把記憶中別人臉部的某一特征覆蓋到你自己的鏡中像上,因此你看起來就會像另一個人。當把光調亮,你能完全看清自己,不需要調動記憶和想象了,於是幻覺也就消失了。
為什麼大腦非得要以某種方式填補細節呢?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非常喜歡凡事弄個明明白白。這是進化的結果,關乎我們的生存。比方說,多數人在昏暗的光線下,會把一根粗繩子當作一條蛇。因為在眼睛看不清的時候,我們的想象力會活躍起來,我們往往高估危險,這對於自我保存益處良多。試想一下,如果把一根粗繩子當作了一條蛇,我們固然犯了錯誤,但不過是受了一場驚嚇;但如果這真是一條蛇,而我們卻當成了一根繩子,那會怎樣?那可能就會要了我們的命。
由於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大腦已經養成了這種習慣,所以我們在看的時候,尤其在外界輸入信息不完備的情況下,最後所看到的,並不隻是客觀的外部事物,還摻雜了許多我們自己的記憶和想象。“情人眼裏出西施”、“朦朧(或距離)產生美感”也正是這個道理。
另外,對鏡中異象幻覺還有一種解釋:我們大腦中有一套強大的人臉識別係統,能夠主動在不相幹的信息中“尋找”人臉,這也是我們能在雲中、在牆上、在發回來的火星地表圖片上,甚至在幾個點和幾條線中發現一張張人臉的原因。我們的人臉識別係統還有強大的辨別能力,兩個相貌上隻有細微差別的人,我們也能將其區別。因此,鏡中異象幻覺也可能是因為人過於敏感的臉部識別係統,在昏暗的燈光下對自己的臉過分識別,便把自己認成了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