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一想到自己不久之後就要接受那亡國之君的命運,饒是天生樂觀的劉瀟也不禁一陣苦歎。
再者說,現在估計自己的手下也沒啥能人智者,要不然曆史上的我也不至於那麼慘了,難道真的要在曹操大爺的腳下跪舔嗎?
為毛別人穿越都是好運連連,又是富甲天下又是文武雙全的,什麼造玻璃賣錢,什麼製造火藥,怎麼炫酷怎麼來,可是這些我都不懂啊,坑爹呢這是......
若是早早知道要來這大漢走上一遭,那自己說什麼也要把數理化給吃個透啊......
可惜如今也隻能怪自己當初讀書時不用心,偏愛文科再加上課餘時間時間都花在打臨時工上麵了,現在想想,前世給劉瀟最好的禮物,便是那從小受苦受難而磨練的倔強和一些社會交際的機靈勁兒了,真特麼不靠譜......
想罷,劉瀟心中暗歎一聲,將目光重新聚集在眼前這名漂亮美眉身上,望著眼前的小丫鬟,劉瀟計上心頭,眼珠一轉故作沉吟道:
“玲兒,朕問你,咱們這是從哪裏逃的?又將到何處,你可知曉?”
玲兒眨眨眼,心中暗自奇怪今日這位陛下怎的說話語氣神態與往日大不相同,就連逃亡這般大事都忘了,心中雖是充滿疑惑,但嘴上還是當即答道:
“回陛下,此行正是前往洛陽,如今已出了長安境,離河內不遠了,估計再過幾日,河內太守應該便要前來迎駕了吧!”
“河內太守?那離洛陽還有一段距離?”這一段,似乎有些印象......
對於三國演義,前世的劉瀟還是很喜歡的,這可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瀟灑快意的白馬男神常山趙子龍、武聖關二爺、獨眼殺神夏侯惇...
對於劉瀟這樣的三國迷來說,要大致說出其中的一些情節還是沒有問題的。
他記得,漢獻帝在邙山被曹操帶走之前與長安逃奔向洛陽這段時間空期應該是一年半左右,在這一年半中獻帝與他的大臣們幾乎是曆經千災百難,手下隻有楊奉董承兩位握有兵馬的武將,可這兩人也是各有心思之輩。
史書上明確說到:在過黃河之時,伏皇後因為連日奔逃,蓬發垢麵,儀態全無,國丈伏完隻好一隻手攙著女兒伏皇後上船,右手夾著幾匹絹帛,而那董承竟心起惡念下令搶奪,當著皇後之麵將幾名奴仆殺死,血濺到伏皇後身上,皇後顫抖著拉著獻帝衣擺小聲哭泣......
皇帝麵前,尚敢行凶,由此可見,這董承絕不是什麼想象中的良善之輩,而以管窺豹,能與董承一路勾心鬥角到最後的楊奉,自然也不是簡單貨色。
不過這倒也是,在董卓軍中任過職的人,身上怎麼也會帶有三分狠霸之氣才對,也不足為奇了。
隻是現在這手中無可靠之人可以信賴,難道真的要跟曆史上一樣顛沛流離直到被曹操所救嗎?
說到曹操,劉瀟其實印象一直不錯,曆史上雖多有評價其為國賊,但大家都忽略了早期的曹操對獻帝的態度。
記得曾看過一本史書上說到:曹操剛開始對獻帝是很尊重的,大事小事均與其商量,生活起居均有照料,皇室風度也盡量給予。
曹操在外征戰平亂,而宮中的獻帝卻左擁右抱、大魚大肉好不瀟灑...而隨著獻帝的年齡漸長,開始懂得權利的重要,於是聽從董承與伏完之建,開始與曹操開始了一係列的政治交鋒。
結局不言而喻,手下隻有董承伏完的獻帝如何是曹操的對手,於是又派人開始行刺曹操,曹操一一化解之後也未曾留難與獻帝,直到衣帶詔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