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產品可以以製造商的品牌推入市場,也可以以經銷商的品牌推入市場,還可以以特許品牌推入市場。
當製造商的品牌一直在市場上居於主導地位時,絕大多數製造商多使用自己的品牌,如索尼、鬆下、海爾等;當製造商在不熟悉的新市場上銷售產品時,就會考慮使用經銷商的品牌,以利用經銷商在消費者中建立的信譽使自己的產品盡快進入目標市場。
目前,比較著名的經銷商品牌有美國的沃爾瑪、英國的馬獅百貨、法國的家樂福等。另外一種決策是特許品牌,如麥當勞的特許經營等。
三、品牌家族決策
對企業生產的各種不同的產品,是使用同一個品牌還是分別使用不同的品牌,成為企業麵臨的一個重大決策。通常情況下,品牌家族決策至少可以分成以下四種情況:
1.統一品牌
即對所有產品使用共同的家族品牌名稱。
日本的索尼公司的所有產品都使用“SONY”這個品牌名稱等。
統一品牌的好處是:可以利用已經成功的品牌推出新產品,容易使消費者產生信任感,可以壯大企業的聲勢,提升企業的市場形象,節約建立新品牌的費用。但是,如果某個產品信譽出現了危機,將會嚴重影響企業的整體形象,整個產品組合也將會麵臨極大的危機。
2.個別品牌
即企業對各種不同的產品使用不同的品牌。如,寶潔公司在它的產品中就使用了不同的品牌:“汰漬”、“海飛絲”、“飄柔”等。
使用個別品牌,能嚴格區分不同質量水平的產品,便於消費者識別和選購所需的產品,當個別產品出現信譽危機時,對其他產品和整個企業的信譽影響較小。但是,這種策略會增加品牌建立費用和產品促銷費用。
3.分類品牌
即對個別產品線分別使用不同的品牌,像日本鬆下公司,其音像製品的品牌是“Panasonic”;家用電器的品牌是“Nartona1”;立體音響的品牌則是“Technics”。
采用分類策略可以兼並統一品牌和個別品牌的優點,彌補兩者的缺點。
4.企業名稱加個別名稱使用
即在個別品牌之前冠以企業名稱。以企業名稱表明產品的好處,以個別名稱表明產品的特點。
如,海爾生產的各種空調分別用“小英才”、“小元帥”等品牌,而每個品牌名稱前都冠以“海爾”,使用這種策略,既可使每一種產品能得益於企業已建立的信譽,又可以反映每一種產品的各自的特點。
四、品牌的策略決策
品牌的策略決策可以分成以下四種:
1.產品線擴展
這種策略決策指企業在現有產品類別中增加新的項目,如,新風味,新包裝等,並以同樣的品牌名稱推出。如可口可樂公司推出的含咖啡的可樂或者聽裝可樂,都以可口可樂這個名稱推出市場。
產品擴展線的方式有多種多樣,既可以采用創新,也可以采取仿製,還可以采取更換包裝。但不管采用何種方式,最重要的還是通過抑製競爭者產品銷售來獲得企業產品銷售的增長,從而增加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增加企業利潤。
2.品牌擴展
這種策略決策即是企業在現有品牌產品基礎上推出新的產品。如,本田公司利用“本田”之名推出了許多不同類型的產品,如汽車、摩托車、鏟雪車、割草車、輪機等。
品牌擴展決策要考慮以下幾方麵的因素:品牌核心價值個性、新老產品的關聯度、行業與產品特點、產品的市場容量、企業所處的市場環境、企業發展新產品的目的、市場競爭格局、企業財力與品牌推廣能力等。而上述眾多因素中,品牌核心價值與個性又是最重要的。一個成功的好品牌產品,可以使新的產品迅速被市場所識別和接受,可以節約促銷新產品的大量費用。
如,海爾集團的所有家電產品都標上了“海爾Haier”品牌字樣,產品一上市,很快就得到市場的認可。人們一看到“海爾Haier”就想起海爾的“真誠到永遠”,就想起海爾的“零缺陷、星級服務”。
但是,品牌擴展具有一定的風險,假如新產品不能令消費者滿意,則會損害企業現有品牌的聲譽,品牌濫用也有可能破壞它在消費者心目中的特定地位。
3.多品牌
這種策略決策即企業在同一產品類型中采取多個品牌名稱。多品牌戰略為寶潔公司首創的,如,它的洗發水產品就有飄柔、潘婷、海飛絲和沙宣等四大品牌。
多品牌戰略可以為不同消費者提供不同的性質或訴求,爭取更多的顧客。但與此同時,它又導致企業資源過於分散,難以形成規模效益。
4.新品牌
這種策略決策即企業為某一品牌新增產品類型而建立的一個品牌。如,原先生產化妝品的公司,在推出香皂時就要為這一香皂新品牌再建立一個品牌名稱與定位。企業采取新品牌的另一原因可能是現有品牌名稱的威力已經衰減,急需推出新的品牌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