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討債立威(1 / 2)

九月初三發生在張宅的惡戰很大程度上的改變了張海一家人的地位乃至命運。

當那天下午田地裏農忙完畢的準備回村的農人們看到經過幾百人規模大股匪徒的圍攻後,張家人居然安然無恙的走出了宅院,還帶了十幾具屍首趕去縣衙不由的大為詫異。

“聽說是最近的‘白無常’饒過了他家,可卻沒有想到這戶人家竟是在不死一人的情況下拿到了十幾個賊人的首級!”王莊的一家佃戶在休息的時候對農友們說道。

鹽山縣令是外地流官,因為在官場上並不得誌才被安排到這向來民風彪捍的河間府倉州鹽山縣。

衙門的威風僅限於縣城,可即便在縣城裏對於這戶不知從哪裏新冒出來的“大俠”“魔頭”也好似極為怵頭。劉縣令不由的歎了口氣:“唉,又冒出一尊神。。”

對於無權無勢的平民百姓嫌雜人等,衙門是天。那裏的差役隨便找一個借口就可以在十幾棍子之下把小罪變成死刑。

可對於滄州地界這些豪強俠客,縣衙裏能夠調動的頂多百把人實在是不夠看。若不是對方有殺官造反謀大逆或者犯了什麼蓋不住的命案,請示州府派聯絡衛所派兵圍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畢竟調動大兵剿匪是極費糧餉與活動費的一件事,還不一定有多少油頭好處。

如今這張家小門小戶一家人竟然擊退了幾百名匪徒的進攻,那證明要派兵剿滅之根本不是縣裏麵能有絕對把握處理的了,搞不好比家大業大的王家人還難對付。

張林最終還是決定把王家人私通匪寇的事情在非官方的場合向衙役縣丞知會了幾句。至於要解決問題那當然是眾所周知不花費大的代價難以辦到的事兒,訴之公堂實無必要。

進縣城的事情是張林自己一個人去負責的,張海和楊秋霞等人隻是在城外等候以防不測。

自從家宅之戰以來思索了很多,張海最終向從縣城歸來的父親開口到:“咱家體現了這樣的本事,今後可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韜光養晦般的過日子了。同時也無需顧慮一些事情,當是拖展自己的勢力才行。”

張海在作戰中表現出的勇氣和實力終於使得家裏人不再拿他當成個普通孩子看待,對外行事似乎也恢複了一些當年的底氣。

不久後,幾分份討債的戰書被強弓射入王莊的土圍內。

王家也是在鹽場裏有生意同時在鹽山擁有良田百頃,經常訓練的壯丁護院三百多人南直隸都有些關係的紳晉大戶,對於張家最初的這種威脅采取了不予理睬的態度。

原因倒不完全是像以前那樣單純的輕視了,而是東亞文明最重視的麵子。

如果在鹽山頗有勢力的王家向張家這樣的小門小戶妥協,這必然成為從上到下的笑柄,以後恐怕要麻煩不斷了。

“算了,我想今後包括王莊在內也不再有人會像過去那樣找我們麻煩了。實在是沒有必要再去主動惹事。等你將來以後有了前途,什麼事情都會容易解決的。”張林最終對張海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