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選材育人(1 / 2)

十多天的時間裏陸續被選進張宅的一百三十餘名幼童因為張宅場地有限,住宿的地方十分簡陋。僅僅是剛剛搭建起來不久似乎是專門為小孩子用的木房。上百人擁擠在長約三十米寬約六七米的木屋通鋪之內。

然而,每一位進宅的孩子都得到了精心準備的熱水澡和帶有豐盛肉蛋的飯菜和幹淨的衣服,對於來的絕大部分孩子來說這是前所未有的生活。不少人對於“這個冬天如何渡過”的憂慮終於消解了。

可畢竟這些孩子是剛剛來到一戶有所威名的陌生環境之下,大多數被選進來的孩子都自覺或不自覺的收斂了些自己的天性。最初的時候沒有幾個孩子敢於私下裏喧嘩或交頭結耳。

連續不少日子孩子們隻見為自己日常生活忙碌著的柳香和楊秋霞等人,不見張海張林等人的身影,終於有膽大外向些的孩子對看似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柳香問道:“師傅們去了哪裏?”

“去了哪裏不知道,好象是外出采貨去了。要過些日子才能回來。”柳香按照吩咐以並不怎麼強勢的態度答道。

大多在苦日子中長大、來到陌生環境下有有些拘謹的孩子們通過幾天的生活也逐步放下了之前的那種拘謹。平日裏眾多的閑暇時光無所事事,張宅院子裏也逐步熱鬧起來。不多久,這上百名孩子依據晚上睡覺時的臨鋪為原則三五成群的交往起來。因為每天早晚的點名報道,孩子們相互之間的姓名也逐漸開始熟識起來

“你叫什麼來著?幾歲了?”一位進宅較早身子基礎也較好的男孩施彬對一名平日時裏似乎不怎麼與人交往的孩子壞笑著問道。

“我叫王新,過了這個冬天剛滿七歲”

“你這樣子也七歲?跟我一邊大?別吹了。來,咱們練練吧。”

同那些在武打影視下耳聞目染的現代孩子不同,此時即便是少年人打架也很少有衝拳猛腿對攻那種較有殺傷的打法。摔跤是孩子們之間最本能的切磋技藝,而且真打和玩鬧界限模糊,可以在不傷和氣的情況下耍無賴。

結果並無懸念。施彬出身於南皮縣大戶,從四歲起就有兩年多的底子,身材營養也是同類孩子們中出類拔翠的。把身材瘦弱被貧窮的父母倒貼錢送來的王新教訓到爬不起來為止。

通過打鬧中的比試、欺生,施彬等一批大戶出身的孩子很快便熟識在一起。

十月天氣徹底涼下來的時候,孩子們終於受到平日裏忙裏忙外的“師母”親自告知的消息:從明天起上午鈴響的時候是在張家主宅客廳臨時啟蒙課的時候,下午才是練武時間。

可當第二天孩子們來到張家主宅的時候卻遲遲不見“師傅”也不見“先生”?

“不是說好了今天開課麼?師傅們還沒來?”一些孩子們鼓噪道。

身為平日裏並不是非常外向的女孩兒的柳香不知鼓起了多大的勇氣,才支吾的回道:“我.我就是教大家功課的‘先生’”

“啊?”

孩子們詫異之餘許多人不由的一陣鼓噪和哄笑。

在這個販賣甚至打死晚輩也屬尋常的年代,孩子對於師長們的敬重決非後世可比。此時若是一個大人在此,一般來說大部分孩子絕不敢像後世那樣需要教師拍板擦才能安靜。

可對於一個比自己大不了幾歲還是個女兒之身的柳香,孩子們卻怎樣也敬重不起來。

柳香沒有上過所謂的師範更不要說實習,根本不知道如何應對這種局麵。她不好意思也不能像後來的很多教師那樣遇到這些孩子們起哄的場景就負氣走之讓校上的權力機構解決問題,隻好下定決心硬著頭皮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