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起兵決策(1 / 2)

短短幾天的時間內,因為或脅迫、或慕名或恐懼聚集在張家附近鄉眾已經多達八百餘戶近五千餘人。

這麼多人聚集在一起看似聲勢不小,但第一天的訓練就讓負責此事的劉洪濤等張海的眾弟子們直皺眉頭。

在弟子們負責訓練鄉眾的時候張海也沒有閑著,同有些社會經驗的父母一起整理起事之後的規章法度乃至軍紀條款甚至包括內務條理之類。還要負責趕製旗號以備更大規模作戰的情況下運用,雖然這些早就有所準備,但是要準備出許多份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見到傍晚的時候弟子們一個個愁眉不展,張海問道:“是訓練的事情進行的並不順利?”

“即便隻是青壯少年,光是讓這些人站好能點數的隊形就花了足足一天的時間。好不容易才讓這些明白‘心是左胸是右’‘前北後南左西右東’”

“雖然經曆了上一次作戰不少人對我們欽佩有加,可似乎看到我們這些年紀不大的孩子指揮他們依然似是有人欠他們八貫錢似的不自在。師傅,按規矩我們對這種人能直接紀律相待麼”白天負責訓練的弟子們紛紛抱怨道。

大弟子劉洪濤直截了當的說道:“這些人人數雖眾,可我看這些人的戰鬥力根本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具備的。下一次作戰的時候這些人也隻能做為戰勤來運用了。比如協助裝彈藥或修工事什麼的,幸好即便如此好好整備的話也不是沒有價值。”

“如果十天之內爆發戰鬥的話,我看這些人中的大部分在戰場的威懾之下怕是連這些也做不好!”

張海一時間沒有回答孩子們的問題,微弱的燈光之下他沉默了許久。

由於前世今生長期以來的思維慣性,原本的打算是先花十天半個月的時間整訓隊伍。在敵人下一次大規模的圍剿前能夠再給敵人一次教訓,可實際的情況看來卻很不樂觀。

自己的優勢是擁有強有力的作戰核心,已經不懼怕敵人尋常的擁有上千戰兵的中小股部隊。而敵人若要集結更大規模的兵力在這人煙密集的直隸之地也不難查探到。這同當年土地革命戰爭起家時或小股遊擊時的情況有本質不同。

而如果在毫無依托的這張宅附近的平川曠野等著敵人準備好的下一次大規模圍剿,無異於以己之短應敵之長。下一次要是再被敵人夜襲,還能帶著這麼多人從地道逃跑麼?

“我們主動出擊,打鹽山縣和郛堤城看一看!”張海最終下定決心道。在起事的危機情況下已經根本沒有多少練兵的時間。要獲得合格的兵源隻有在積極主動的流動、進攻中大浪淘沙了。

雖然這些年來的訓練乃至前不久那一仗讓孩子們的自信提升了不少,但聽到要攻城不少人還是微微皺了皺眉頭。

“必要的時候我們當然要有攻堅克難的勇氣,但這一仗主要目的是看一看這些人跟隨我們的決心。在實踐和實戰中篩選出值得我們下本錢去投資和教育的人。”張海繼續說道。

張家的主宅已經成為臨時的老營,利用那些投降過來的衛所輔兵新建起來的不少窩棚裏已經住滿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