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鹽山整備(1 / 2)

由於最終確認提出退夥的人沒有發現遭到清算或者被誘騙,再者許多人覺得一切繳獲歸聖庫外加男女分營的製度實在不爽快,截止第二天下午的時候累計到老營報名選擇領盤纏退夥的人多達總數近三分之一。八百戶人家六千左右的人口最終隻有五百戶人家外加倒戈過來的軍戶約四千餘人左右沒有萌生退意。

但總的來看,相比攻城之前隊伍好歹更有組織團體的意味了,少了一絲旅遊團或難民營那樣的鬆散和自由,一些無關緊要的命令也大多能得到落實,絕大多數人對於管理核心也算有了敬畏之心。

張海還是沒有決定放多數人下城牆入城。

入城執行宣傳任務、征兵任務的以臨時建起來做為作戰輔助主力的未成家的少年營為主。而打府庫繳獲各種軍需物資還有征集民用物資的征集民間各種所需要的工匠藝人的,則以張家弟子及部分在作戰中表現可靠的人為主。

對城裏人的宣傳和控製果然比在農村容易不少,經過一天的忙碌沒有花費多少工夫就又征集到不少人入夥。跟隨隊伍的總人口又重新恢複到八百戶左右的人家,六千餘人。

除此以外加上張家附近初戰的繳獲,整個隊伍算上張家的家匠在內已經擁有了七十多名鐵匠、百餘名木匠,還有不少懂得染印製衣手藝的人,整個隊伍自給自足的能力得到了近一步的加強。服裝雖然短時間內湊不起,至少對於幾千人的隊伍來說車馬、扁擔、木板等一些大股軍隊的必備裝具算是勉強湊齊,做為統一標識的旗鼓、同色頭巾之類也算完成。

張海對長遠來看的社會構架宏遠的理想,但不打算在起事的時候就搞極左冒進,本來不想多殺人。不過為了彌補征集民間物資帶來的損失的情況下不至於在經濟上太過虧本,不可避免的吃了城中曾經在攻城時選擇“頑抗”的大戶及其家屬。

傍晚前輪休的人準備繼在城頭上守夜的時候,張海將張家眾弟子親信單獨進行了長時間的詢問。

“你們真的發現沒有有違紀甚至犯罪的情況麼?”張海問道。

“進城的其他少年都是跟著我們,縣城並不大,我們各組更多的時候也是集中起來集體行動,沒有人有不良的動議。”

舊時代的底層農民往往是樸實的,不是在惡劣的組織下沾染了壞風氣、不是積年從事打家劫舍行當的一般人往往並沒有封建文人們描述的那樣如匪如寇。貧窮的人往往正義、富有的人往往不仁並非社會主義階級觀的簡單說教,而是傳統農業社會下的一個客觀現象。更不要說為了避免出現城鎮中影響戰鬥力的違紀在人員選派行動方案上的精心準備。

可張海忽然發現自己的這些弟子大多似是有所心事似的,於是臨時召開了內部會議。

“你們覺得對城中那些大戶的處理方式不對?有些過了?”張海試著問道。

“戰場上委縮不前的人應該處罰,嚴重違紀的人應該處決。因為這關係到隊伍的前途和利益。可今天我們處決這些人以後我們再攻城的時候遭到嚴重抵抗怎麼辦?”習弓弟子李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