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戰進行的時間並不長,沒有到中午的時候就結束了。
圍攻慶雲的一萬幾千名敵人在城頭上的威懾下退到了二百步外,大概是尋常弓箭勉強可以威脅到的地方。
圍困縣城的敵人營壘當然不是在方圓數裏長的距離上撒胡椒麵一樣分布。主要集中在縣城的四角。在東南、東北、西南、西北二百部外以州府為單位形成了四個相距不到兩裏相互掩護的營壘。
炮隊的一名的軍官被找上了城頭,張海詢問道:“現在我們繳獲的那些火炮的情況怎麼樣?”
一名年紀近中年的負責常年操炮的人皺了皺眉頭:“我們的炮大多不是銅炮,銅炮在危險之前大多有鼓包的現象。慶雲之戰開火的次數不少,雖然現在還沒有炸膛的問題,按照以往的經驗,像以前的那種打法,再開火個五六十輪就很危險了。可是現在實心彈卻已經不多了,最多隻能再打三十輪。”
“如果用藥減少到兩成五左右,單炮壽命可否增加到四倍?”張海詢問道。這種小將軍炮一類的火炮威力它見識過,雖然本就不怎麼樣,而至少在兩百步大概三百米左右的距離上還在之射範圍內。憑張海前世今生從理論到實踐對於火器的了解,這炮的初速最多二百米每秒。兩秒初速大概就是或弓弩或尋常火炮最大有效直射範圍,火器即便炮類的有效射程也比兩秒初速要低。初速太高的火器沒辦法拋射,彈丸太輕也影響穩定性,就像一般槍彈很少曲射一樣。不過如果將炮的初速降低到50擲彈筒或強弩那個級別,就另論了。
“用藥減少到兩成五的話,那壽命增加應該不止四倍。”中年炮隊軍官憑經驗說道。
張海沒有遲疑,迅速就抽出幾名學塾弟子中經驗比較豐富的臨時進行試炮。並準備建立新火器的“射表”這個工作也隻能由文化水平遠非那些傳統射手並論的張家弟子來完成。
從慶雲縣城裏穿來的隆隆炮聲能夠傳到幾裏之外,城外的敵人最初著實驚慌不小。胡思仲與趙彥等人正安排相當部分部隊休息,準備夜間展開對慶雲的一次決定性猛攻。隆隆的炮聲將不少城東南角外營壘初的敵人驚醒了。當發現炮聲傳自城內,不少人在最初的驚慌後又欣慰起來:“這是賊人們內訌了吧?我們要不要趁機攻城?”有個別前來的參將問道。
胡思仲下令派出幾名遊騎在城頭察探,毫無疑問遭到了城頭上張家持弓弟子精準的還擊後也百思不得其解,穩妥其見還是下令道:“這不像是城中有內亂,各部不要上了賊人的誘敵之計。”
縣城邊長通常來說在一裏左右,但是從城內的東北角到西北角卻有近一裏半的距離,完全可以滿足大多數拋射弓弩火器的實測。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緊張忙碌,利用清理出來的空地及線尺等裝備。不僅火炮的大致射表被測了出來,張海勉強運用三石弓拋射三兩重箭的“射表”也被大致實測出來。
劉洪濤忙碌完畢之後不由的直搖頭:“沒想到我們繳獲來的這些炮從炮到彈再到火藥按照我們張家的標準都完全不合格,同一門炮按照相同的角度發射都能有那麼大的誤差,還不如我們的臼銃發射六兩鉛彈在野戰實戰的精度高。”
“能威脅到敵人集中分布的營壘就好。炮隊對城外的試射攻擊準備好了麼?”對此張海並不以為意,實踐中幾百米距離上的曲射大部分的誤差其實來自於測距。相比野戰的情況下守城襲擾有更多的機會進行試射。
近一個時辰幾百次試射之後,炮聲又一輪響起的時候該休息的敵人依然在營帳裏休息,似乎早已不以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