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鐵匠師徒(二)(1 / 2)

“說起來,當家的應該也是幹過匠人的出身。不知道可否聽到各行各業很都有這樣一句話:叫做‘三年出徒五年出師’”陳師傅終於下定決心講講自己的很多東西。

“這意思可是學徒三年可以成為合格的匠人,五年之後才可以收徒弟?我是習武出身,對這句話深有體會。我自幼習武至今已近十年時間,也隻敢說在這箭術上做到了最佳。近戰技藝全憑勇氣身材力量,技藝上還差的遠。”

“這同學武不一樣。講究實戰的功夫除了天賦的勇氣和身材之外,力量與步法都是很重要並且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鍛煉的。真正用在技藝上的時間也就是少年力量長成後的那幾年,職業的打行,除了極個別有天賦的人往往也是豎業有專功,在一件兵器上專精那麼幾招而已。”陳師傅不是學武出身,但是因為常與各路武人打交道,對此也是有所了解的。

說罷,他接著說道:“鐵匠不需要把大量時間用在步法與力量上,但既然做這一行往往就要應對各種各樣器物的打造。從鐵鍋和甲片到農具與刀劍,各種鐵器的用力方法乃至技巧方式都不一樣,所以有五年出徒十年出師的說法。”

張海不由的對比起跟隨父親多年的家匠,張家箭支之所以在遠近聞名除了認真二字之外,業有專攻、每個人長年隻負責固定器件的製造其實也是重要的一點。後來轉型半個鐵匠,是通過外購鐵材的方式免去在冶鐵知識技藝上的要求,專攻一類規格兵器的鍛造,方有如今的成就。”

想到這裏便十分直截了當的問到:“不要求全能,隻是專門在一件器物下工夫呢?”說這便把隊伍上的一支三斤臼銃拿了過來。

“這火銃雖然壁薄一些,卻也隻能在模子上鑄造後鍛打了,削弱一半方能鍛打成鐵皮後卷製。這個並不難,一件器物的鍛打數量少則一月多則三月即能手熟了。”

“學徒裏的五年時間裏大多是學各種器物的鍛造麼?”張海還是有些奇怪。

陳師傅回憶了很久,終究真心實意的說道:“各行各業的學徒,至少有一年的時間是當雜役來用的。之後大多數時間都是旁別人做活,其實就是長工。師傅很少去講任何東西。鐵匠這行,真正的徒弟多是兒子或親眷,經驗和技藝全靠自己積累。打算認真教授的徒弟或自己的親眷兒子:何種的煤、何種的碳能出什麼樣的火。如何盤爐子,風箱如何、配如何拉,還有鐵料的認定,這些方麵的技藝至少要一年時間,否則料錢控製不下來,不是價格上虧本就是價高無人問津。鐵錘上手之後就靠熟練與做活了。若是在官家負責養人的匠營裏做活,那些新人沒有接到多少活的機會。通常那些年長的工匠與老師傅們都會警告新人:沒事不要破壞器物,小心出掛彩,這些警告就是為了自己今後的飯碗和鍛煉的機會。大多數學徒工匠就隻能靠時間來熬了,一般熬到中年才會有出師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