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陸軍水戰(二)(1 / 2)

部隊重新編組後形成了五個主戰連隊五百六七十名官兵的野戰部隊,老營及訓導人員不包括少量傷員在內也超過五百人左右,形成了一千一百人左右的體係完整部隊。這個規模的兵力當初在鹽山慶雲一帶交戰時也不是不曾擁有過。可那時可以依仗的核心力量不過張家家眾及其弟子一百六七十人左右,其他都是還不怎麼堪戰的臨時武裝。

經過戰場的淘汰考驗和大半年的整訓,如今這上千人的隊伍中絕大部分水準都至少在敵人的精兵質量之上。

原本張海打算隻在東昌的整編中為今後全隊擴充成幾千人規模可以獨立應對敵主力的“營”做好準備。

可總結多次實戰經驗乃至考慮到敵人也大量裝備臼銃後帶來的威脅,張海還是決定以包括五百戰兵左右的一千一百人的隊伍形成完整的獨立作戰單位,更靠近後世意義上拿戰時代以來營的概念。

精銳武力為核心乃至遠遠超出這一時代的近現代化訓練使得即便隻有千餘人左右的總規模,也可以在戰場上支撐期一個難以被對手以投射兵器集火殺傷的最小作戰麵積。雖然沒有成熟的火炮也沒有燧發槍隊伍可以完全忽視對手大部分鎧甲防禦的殺傷力也使得提前了一二百年達到或接近了拿戰時期同規模歐洲軍隊的水準,甚至還要更強一些。

隊伍在剛剛編組之處肯定還有諸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說旗幟軍號等大範圍的指揮聯絡體係雖然大多數普通戰士也已懂得,但還是沒有在戰場上更多的檢驗。剛剛編組之處就進行作戰的話組織和協同也不可能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但對於應付現有的對手來說卻已經足夠了。

“今天晚飯後全軍進行重新整編之後大家要正常休息。從明天開始,隊伍就要臨時做為石匠進行一天左右的趕工,然後南下執行作戰任務了。”晚休之後的各基層單位臨時小會上,弟子們傳達了張海關於下一步行動的安排。

同主張“愚兵”的傳統作戰思想不同,張家新軍諸多骨幹已經是有理想信仰及主觀性的作戰意願的隊伍,將可能到來的作戰行動透露給下麵的戰士不僅會減少上下級之間的距離隔閡,還會鼓勵隊伍的士氣。就算是那些願意為理想信仰而付出或犧牲的骨幹,也不願意自己因為不明不白也不知價值多少的原因就犧牲掉。

“聽說我們明天要去幹石匠活再去打仗?這是要幹什麼?”小隊裏初來乍道的那些剛被編入的俘虜兵不敢多問,火器小隊裏的一名普通少年戰士向副隊長問道。

“當然是去做投石雷了,雖然沒有實訓過,但是當年在師傅家完整的製作方法和要領我們都複習過很多。現在來不及讓你們背射表,照命令還有我說的做就可以了。”

陽曆十月六日整整一天,數百人隊伍除了少量負責警戒的人外都在緊張與忙碌中度過。采石並不困難,城裏的府衙和城頭都有不少厚在兩尺左右的巨型石磚。可要把這些石磚加工成哪怕並不十分規整大致一百幾十公斤重量的球形還有稱出具體重量,卻比在硬土地上挖二十個土方量還困難。五十餘個小隊足足花了十餘個小時的時間才備製出五十餘枚約莫一百一十公斤到一百三十公斤不等的石彈。還進行了幾次“試射”,按照稱出的重量和大致的計算確定了各石彈的火藥分配比例。當然這種“技術兵器”運用的也必然是張家新軍那種嚴格按照規定製造和保管下來比較標準化的黑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