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鄒縣決戰(三)(1 / 2)

明時因為對火器廣泛產生的依賴,優秀的弓弩手已不像宋時那樣常見,更沒有女真人滿人那樣的弓箭傳統。但數萬大軍至少兩萬以上的戰兵中達到當年《練兵紀實》所要求考核標準的弓手不算騎兵還是至少有上千人之多,這些遠比尋常火門銃手更為精銳的力量在進攻中也被安排在兩翼。很顯然,橫隊中薄弱之處就是兩翼,在城防中體現在城角,在陣戰中也是如此。

兩翼選鋒營的壓迫下,兩側張林、張萬勇的兩個連隊被迫舉盾逐步向後撤退。整個隊伍像開始上弦的弓一樣形成一個彎曲的弓身之形。

即便以這種方式利最大限度的避免被優勢兵力集中拋射來的箭雨殺傷,可兩翼一二百米有效射程範圍內的千餘名敵精銳弓手還是如雨般的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將近萬支箭射了出去。

如果不是張海等連隊的隊形遠比對方鬆散單薄,是單列橫隊而不是十人以上的戰兵組成的橫隊;如果不是弓型乃至箭支做工對手遠不如張海等人的弓箭中隊使得並非所有的敵箭在拋射末段都有殺傷力,這一輪密集的箭雨就既有可能將兩翼的二百多人的戰士短時間內全數殺傷。

而事實上在從側麵和前方多個方向上密集襲來的箭雨下,側翼張林和張萬勇的兩個連隊幾乎大多數官兵都被箭雨射中,每人人的盾牌上都插了不止一隻箭。雖然這些箭支因威力普遍不足而沒有盡數穿透戰士們身上的鎧甲,但也造成四十多人負傷。數人被射中頭部當場死亡或昏迷倒地,鮮血與輕微的鈍擊帶來的傷痛使最為優秀的官兵也不由的緊張異常。

“檢查身上有沒有掛彩,掛彩的趕緊去後麵自己進行包紮!其他人準備好了沒有?”張林和張萬勇乃至領隊的眾核心弟子倒是沒有傷亡也太多的慌亂,對戰士們叮囑道。在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上有太多的小傷不注意變成大傷甚至流血而死的例子。

“準備好了!”戰士們的聲音並不洪亮,卻也低沉整齊,指揮員這下確認了戰鬥力沒有在威懾下受到嚴重損失。

此時正麵的敵人也已經逼近到百步左右的距離上,順著一連串騰起的白煙,六個戰兵營以上的百門大小火炮和各種火門武器在遠處發出連成一片的爆響聲,不過這上萬大小彈丸帶來的威懾卻不大,尋常的火門鉛彈在這個位置上已經沒有多少殺傷力,更不能從鎧甲的縫隙滑入,車炮發射的彈丸倒是造成了十幾張盾牌被砸破導致後麵的戰士非死即傷。

見到沒有箭彈繼續襲來也逼近到攻擊範圍之內,正麵三個方向上的敵群不再有猶豫,鼓聲及緊接著的喊殺聲四起,人海如潮一般開始漫了過來。

各連隊火器中隊的三百名左右火器手從滿是插著箭雨早已被打的坑坑窪窪的盾牌後麵開始發言了,瞬間連成一片從己方陣列發出的臼聲至少在戰士們的耳朵裏壓倒了來襲敵人的聲勢,也證明了戰友們的可靠。

裝好彈藥和火繩的火銃被連續發射的情況下好似無數排橫隊在接連不斷的開槍從無停歇一般。

包括張海在內的二百餘名弓手也在連綿不絕的火器壓製掩護下站起身來向敵群以最大限度的射速開弓放箭。

有效射程範圍內的重鉛彈和箭矢如同迎麵而來的冷水一般瞬間就熄滅了對麵的喊殺聲乃至剛剛鼓舞起來的勇氣。有的隻是此起彼伏的喊叫還有督戰軍官們的督促與叫喊聲。剛剛衝起來的隊伍便轉成了緩慢的步行和移動,花了一分鍾的時間逼近到六七十步約百米左右的距離上來襲火力變的更猛烈而準確了,除了把頭埋在根本無法有效掩蔽身體的進攻型盾牌硬向前挪動身體之外不再有多少敵人敢在威脅下與戰士們對射,到了還最後卻連有效的前進的勇氣都不能在鼓舞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