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擴展戰略(1 / 2)

與家人短暫的重逢後張海又看望了這些日子以來負傷和傷殘的戰士。

“我們的人數還是太少。”東昌東城門樓的臨時會議上,不少核心弟子都有如此的感歎。

的確,自張家起事以來損失比較嚴重的大戰有三:鹽山守戰、慶雲之戰、還有就是這此東昌守戰了。臨時征集起來的那些缺乏戰鬥力的兵源即便在守城的時候,如果麵對的是有準備的攻城之敵而自身缺乏足夠骨幹力量做為核心,同樣難堪大任。戰鬥力同鹽山起事以來經曆過戰場的篩選也經曆過嚴格訓練的骨幹力量相比,戰鬥力可以說是天壤之別。

“我們這些日子以來也不能說是毫無收獲。物質上暫且不提,至少繳獲到敵人仿製我們的不少臼銃。大部分戰士也都有了從繳獲中挑選出來的質量尚算合格的鎧甲。從武安山寨的守戰再到攻東昌、守河口、鄒縣外的平陽大戰我們累計傷亡了一百幾十名守過訓練的核心戰力,純損不過八九十。但是至少獲得了超過三百人以上經受過戰場的嚴峻考驗可以做為種子的戰士。還有至少百人左右的隨軍工匠。”李峰卻覺得相比這並不算嚴重的損失,東進以來的收獲還是巨大的。

“對,其實全隊分成以中隊群甚至小隊群為單位在縣方圓的寬度上形成拉網式掃蕩清理鄉間,最終獲得一兩千合格兵源完全不是難事,哪怕是在適齡兵源中百裏挑一”劉洪濤

“東進戰略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獲得優良的兵源生源。但是在眼下,最為緊迫的事還是合格工匠的欠缺。”弟子們充分發言之後,張海最後思索了許久開始談了談自己的看法:“按照我們的標準給一個戰士配備充足的裝備和軍輜,即便有充足的原料也至少需要十工作月左右的工時量。我們要在明年秋季之前擴軍為擁有兩千正規戰兵以上的武裝那就至少需要兩千左右的工匠。這還隻是同軍械方麵相關的,而我們打掉對手一個戰兵營,也不過獲得幾十隨軍工匠而已。”

“這麼會需要這麼多?”劉烘濤還是有些不解:“今年以來我們靠著大家一起在做訓時間抽時間動手幫工,不也是搞出了規模不俗的武裝麼?”

“那是因為我們專注於臼銃和彈藥這些容易簡便製作的進攻武器。要而在整個體係超越對手,就必須以對方根本達不到的做工和管理搞出一些新的銃炮和防具來。這個在以後我們以後會進行商討。”

“這山東就沒有什麼大規模的冶鐵煉銅之地了麼?”劉洪濤還是覺得要是靠針對進攻敵人部隊繳獲隨軍工匠的方法不是很行的通。如果等敵人反應過來在各縣或者軍中進行預先的安排那就更不好辦了。

“我們已經達成了以最快的速度南下針對集結在山東南部的明軍集團解圍的目的,下一輪目標當然是針對青州和萊州的重點城市。那裏雖然距離不近,但相對我們來說卻是距離最近也最有可行性的大規模銅鐵冶煉之地,又是良好的兵源之地,大家有什麼意見沒有?”張海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