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落山之後城外擁有不少兵力優勢的敵人繼續不斷進行試探性的進攻,似乎是要在疲憊城頭上為數並不多守軍的神經。
張林卻按照實現商議的策略不為所動,隻留三分之一左右的兵力負責在城牆內側輪休,三分之二左右的人守依然在城上值勤戰備。各中隊之間按照不同的作息時間竟然有序的負責輪換。
城外的敵人精銳幾次通過並架雲梯做掩護,利用飛爪、杆子等方法讓全身披掛的“精銳”突上了城頭,但這些突上城頭的人卻不可能有張海等人那樣的武藝。在兩側幾十米範圍內數十名新軍隊伍依托的火器排射下非死即傷。
當然十多米高的城頭往往要花費登城者至少十數秒的時間來攀登,更多的情況下則是那些負責登城突擊的敵人還沒有爬上城頭就被沿著登城器具的地方潑下來的開水趕了下去或者以橇棍鐵叉支開登掛器具摔了下去。
不過夜間難以辨別從城下投射上來的箭矢來襲方向,幾萬支箭構成的負責掩護的箭雨下還是有十餘名負責守備的隨屬及新兵在戰鬥中負了上。
“用這些簡陋的雲梯、飛爪、撐杆打這樣的大城,簡直是圖耗人命啊!”不少參將都直接找到虎大威有些不滿的說道。夜色之下監督那些臨時征集來的鄉勇去攻城變的越來越困難了。這些人雖然知道後麵都是大軍不敢逃跑,卻總是消極作戰。虎大威雖然無法命令那些將領們的家丁去執行這種幾乎沒有多少生還可能的消耗性任務,但上百名還算優秀的正兵營骨幹的損害還是鬧的各營人心惶惶,盼望著倒黴的不是自己。
“諸位不用過於擔心,如果我們運氣好的話說不頂明天白天就能在這青州城頭立住腳。”
城東外的平原上曙光微微應起。卯時剛到,早已準備多時的真正進攻就展開了。
這些日子以來從各府征集的十幾架樓車載著幾百名精兵靠著黑布和夜幕的掩護悄悄逼近了城頭。
可再怎樣掩蔽,需要眾多人推動和看清路麵情況下,那些曙光中微微映出的龐然大物在大約百步左右的距離上還是被城頭的守軍發現了。
從火器戰的角度上說,青州並不算是近代意義上的棱堡,這極大限製了城頭火炮對攻城方的威脅。不過張海在剛剛拿下青州的時候就考慮到了這一點,特意改造了城頭近百個大小火炮發射點的射口,使火炮可以對著近距左右總計一百二十度範圍內開火。較遠的距離上則依靠高於城頭的炮台進行向左或向右的射擊。
如果是平地對著野外的目標開火,這些質量按照張家標準的百斤左右輕炮對於二百米外的目標能有幾分之一的命中率就算不錯了,不比弓弩的命中效能強多少。可近十米高的樓車大大減少了彈道曲線帶來的誤差。四五百步範圍內的十幾門火炮在樓車從百步外逼近城牆的幾分鍾內連續打出了三十多發炮彈,幾乎大部分命中了樓車。這些炮彈集中在樓車群的兩翼,燒紅的炮彈讓至少四輛樓車燃燒起來。
可對於十幾裏長的城頭來說,百於門可以多人抬動的輕炮為主的火力防禦在抵禦夜間的突襲中還是顯得有些不足。
還是有滿載著二百多精兵的七八台樓車逼近了城牆。相比雲梯車,樓車看起來更為笨重也不方便後續部隊上城。可如果一旦能夠攻破城牆就可以在第一時間形成比較密集的兵力抵禦守城方的兵力火力立足腳跟。
在這種危機的情況下,負責指揮戰士們的各原張家新軍核心骨幹按照事先商定的原則不再吝嗇使用成本更高、製取不易的專業守城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