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海邊思考(1 / 2)

初冬的北方海麵是那樣的平靜,雖是萬裏晴空迎麵卻吹來北方凜冽的寒風。

“海的那一邊就是東虜的地盤?他們會不會在冰封的時候垮海而來?”有弟子問道。

“冰封時節隻是沿岸不遠的地方尚能通行人馬而已。他們沒有把握在海上朝廷哪怕在北方的水師。數百年前的宋時,那時宋朝不過幾千水師就曾經大破十倍兵力的女真海路大軍。現在明軍在沿岸全部的水師力量怕是宋時十倍也不止。”張海回答道。

同這時常人不同,張海的核心弟子們經過多年言傳身教,對這海上的世界已經稍有了解。不少人愁眉不展。

雖然因為強悍的戰力,在陸上哪怕沒有特殊的地利和拋石雷,戰士們並不懼怕同幾倍兵力優勢的朝廷水師在岸邊對射。但當聽說這海上僅僅在中華沿海吃飯的海上巨寇外加朝廷的水師就可能有十數萬之眾,並且在幾萬裏外的西方,那裏還有比中華海域更為強盛的海上力量的時候也不由的心驚。

“想當年三國時期,不過是大軍過個長江湖泊,曹操就需要讓不習水戰的北方士卒搞連環船。我聽最近被俘的俘虜說遠海之上即便是天氣正常的情況下,往往有近一丈高的巨浪和聽頂傘難張的強風。陸上岸邊我們不畏懼朝廷的水師,簡單的土壘就能比船板更堅固。可到了這大海之上我隻怕船隻和士兵都缺乏長久鍛煉,能戰勝同倍的敵人就已經很難了。”李峰雖然如此說,但卻對師傅有其信心,知道師傅既然能想辦法在陸上建立對敵人的絕對優勢,這海上同樣也能如此。

“大家可見過鳥槍中最為頂級的上品?”張海向弟子們問道。

劉洪濤仔細想了想首先說道:“火器二中隊曾在東昌之戰的時候繳獲過城頭伏兵所用的一支鳥槍,師傅應該也是見過的。此槍據俘虜說是密魯進口,采用我們的火藥最猛時直瞄三十步外的頭靶額頭,彈丸不會打中下巴。”

“那火炮中的上品呢?”

“三十步外至少有會有一頭距離的偏差。”

“大家隨身都有紙筆也都明白算法,算算看吧。”張海對眾人說道。

粗略一算下來不少人都明白了些什麼。

“隻要我們在火器方麵將我們所掌握的標準尺、熱漲冷縮、精益原則最大限度的運用到製炮上去,能將同規格的火炮威力增加為原來的四倍。按照優良鳥槍的彈丸和全槍重量比例,四匹普通馬所能拉載的六百公斤火炮當能把六斤重的炮彈打出不遜色於紅夷巨炮的威力。兩千石排量的普通海船按照最大船弦布置的原則最大限度利用人力,則可以安裝二十四五門千斤炮。幾千人擁有二三十艘的船隻則可以有六百門以上的這種優良重炮。或許那個時候我們才有像荷蘭人那樣爭雄海上的實力,但如此考慮到船舶或海上經驗的問題。依然難以壟斷全國的海麵稱霸海上。”張海對眾人講道,但神色卻似乎在提示著弟子們提出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