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軍中俗套(1 / 2)

青州城下的交手雖然看起來張海等人的隊伍沒有占據明顯上風,隻是依靠城牆才最終讓主力順利完成的回城,但卻讓數萬明軍從士兵到將領都為之色變。

“我們還是撤圍吧!讓隊伍集中起來在更遠一些的地方駐紮。這夥強賊不知用了什麼方法,又獲得了那麼多可以發射的臼銃,而且似乎射程比先前大為增加。下麵的參將自昨日以來也都覺得惶恐不安。不僅是輔兵,就連正兵營也在昨天的時候開始有逃兵出現了”軍議的時候虎大威思索再三向楊國柱提議道。

甚至還有軍官提議撤會濟南府至少是淄川縣城,因為很顯然:對方的手段讓所有有覺得即便紮營也不安全。

此時的楊國柱遠比虎大威更為心驚膽戰,但他知道:如果這個時候敵前撤退,那麼身為主帥的自己很可能會被重罰。

無奈之下隻能選擇了一個折中的決定:全軍集結在青州城北四裏外紮營,而且大興土木開鑿壕溝,再用連起來的木排覆蓋上土層來抵禦很可能拋射過來的重彈。五六萬人的隊伍集中起來即便是營寨布置的稀疏一些占地數頃也不太憂慮外圍兵力的不足。

可這樣一來,雖然憑借騎兵的優勢還能確保掩護從周遍的征糧乃至後勤線,但對青州的圍困卻隻能等到初春的時候北方邊境壓力有所緩解的時候才能進行了。集中在四五裏外駐紮雖然避免了來自城頭火力的襲擾,卻讓觀察北城門處的動向都要派出偵騎。而夜間青州城至少三個方向的城門幾乎可以暢通無阻的出入。

利用這種機會,張海等人不但將隱蔽在城西幾十裏外群山小村落中的萊登等地官兵的隨屬們接了回來,還派出隊伍在數天時間內新征選訓了三百多兵源補充了之前作戰中永久性減員的人後還填補了作戰編製的缺額。

經過這些日子以來的實戰,外加完成了城頭四周不少地方大小拋射坑的構工,在城頭上輪值中礦工中考驗出來的數千人在少數火器中隊骨幹的情況下也對守住城頭有了足夠的信心。大部分的核心隊伍就完全可以在城內展開整訓了,工匠也開始按部就班的在指導下忙碌起來。

留在城內的百姓乃至大部分軍隊隨屬被集中安排在幾個裏坊之內,空餘出的數條街道裏坊甚至青州府衙外整理出的小廣場成為張家新軍新編成的四個步兵營十六個主戰連隊的練兵廠。

大多數選訓出來的新戰士經過這些日子的作戰、恢複、初訓已經逐步開始適應了高強度的訓練,至少再累也不會像攻城之前的臨陣磨槍那樣進行危險性很大的對抗性投石訓練了。可即便這些人是在這尚武且民風相對純樸的地方適齡兵源中十裏挑一,也有資質上稍差的人。

甚至,不僅僅是核心骨幹以外的新戰士們,就連鹽山來的老兵經過多次戰鬥乃至擁有訓練上的天賦後在減輕了戰爭的壓力乃至對前途的憂患後也不知不覺得隨著職務的生高而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