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火炮預研(1 / 2)

隨著做為各班長、副排長的基層骨幹逐步在作息和訓練中擔負起了對新戰士大部分的管訓任務,在沒有多少戰事的情況下不僅僅是核心弟子、就連一些學塾弟子也空閑出了大量的時間。

以往在武安的時候除了帶兵之外負責訓練之外還要抽出時間負責趕製火器或進行幫工,那時候全隊的工匠資源還很有限。現在獲得了超過一萬規模、有一定基礎可以隨時在指導下轉做火器的時候雖然每天仍然要花數個小時的時間負責指導那些工匠們按照標準和規程做活。還要為不少人進行文化補習。但是仍然能抽出一些空餘時間來參加新火器的設計和研討。

畢竟除了有多年文化功底的張家弟子,還沒有多少人能協助張海進行新火器的設計和研討。

北城門樓裏的一次位於紙上推演中,劉洪濤構想敵人利用豐富的人力物力仿製出大概一千輛左右的臼銃盾車與張家完成訓練的四個步兵營,共計十六個弓箭排及三十二個火器排進行對抗。與此同時,敵人還有一萬左右的精銳騎兵助陣,每名騎兵還都至少裝備了三支以上騎兵用的臼銃。

這個設想的敵軍規模並不比青州之戰時甚至鄒縣之戰時的敵人戰兵規模大。在數個月的準備時間內,隻要朝廷有一定的重視程度,並不難獲得。就算沒有張家精益概念乃至製造上的一些管理方法,這些臼銃的成本也太低了,而且其鈍擊殺傷的原理防護成本也有些高。

“對方仿製我們的火器的軍隊我們又不是沒有遇到過。即便他們仿製了我們的兵器,可並沒有我們的紀律性、戰場意誌、知識技巧。那些臼銃彈丸在遠距離的殺傷率按我們的統計隻有二百分之一,近距離則有三四十分之一。歸根結底是我們擁有與敵人近戰對射穩定發揮的勇氣,所以不在乎更稀薄的隊型,以單列橫隊全隊都可以有效依托車盾掩護。”李峰回想去過去的一些交戰經曆說道。

可不輪怎麼計算,在擁有十倍兵力優勢的情況下明軍的前陣也可以有效得到車盾的掩護,遠距交戰中命中率雖然是戰士們的十分之一甚至還不到。在擁有十倍人力添彈丸的情況下所能攜帶的幾十萬枚重彈丸還是可以給隊伍造成上千人的嚴重傷亡。

而在這種情況下,即便能夠抵禦住敵上萬精騎的衝擊,因為一線減員過於嚴重,陣型遭到了嚴重破壞,還是很容易陷入危機之中。

“不用再算了,我們試研火炮組建炮兵部隊的決定應該是正確的。”張海說道。

“敵人如果又要仿製我們的火器呢?”李峰有些無奈的說道。

“過去我們沒有多少合格工匠又要趕數量,因此隻能因陋就簡讓人一看就明白什麼原理。這一次,我們要有點兒技術含量至少讓對手跟風的阻力很大。”張海有所信心的說道。

這信心卻是從最近一個月的時間特別是最近十幾天試鑄火炮的無數教訓得來的。

尋常從明軍那裏繳獲的弗朗機乃至大小將軍炮的製造方法其實同小型的臼銃大同小異。都是用整塊兒的鐵板卷製在模具上鍛打。根據固定距離上彈道落差和炮彈重量的大致測算:這種炮的炮口動能達到一萬焦爾左右就是極限了,而且很難做的更大。直射射程也很有限,未必相比床弩並沒有本質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