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少年近衛(1 / 2)

近代騎兵或古代一流軍事政權的精銳騎兵並不畏懼迎著炮火按照規定的節奏前進,但對於此時東方的傳統騎兵而言每個騎兵兩三個平方丈的占位已經是能夠在進攻中避免混亂的最小單位了。此時的明軍可沒有能夠兩個人的小腿在兩匹馬之間加手帕的本事。

為了在累計一裏左右的進攻鋒線上展開足夠的兵力,上萬騎兵不得不排成數十排間隔不遠的長縱隊展開進攻。這無疑使得青銅炮對於這種傳統騎兵的殺傷效力增加了不少。每個炮排的一輪開火打出的六發鉛彈,由遠及近平均有三發有效命中敵群,巨大的能量使得就算炮彈的命中位置偏低了也能在側射中十數或二十匹馬的馬退打折。

應付左翼和右翼衝擊的兩個炮兵排各六門左右的青銅炮火力還是過於薄弱了,盡管不停的炮彈引起的騷動和混亂使敵人不得不花費時間重整隊伍,騎兵群的先鋒花費了一分半左右的時間還是直抵到近距範圍內。

在一裏的範圍內,第一炮兵連的十二門青銅炮以急速射的速度在六輪開火中打出的七十二發炮彈有近四十發命中敵群,造成了二三百名敵騎的損失。可即便如此還是不能阻止兵力占絕對優勢的敵騎衝向兩翼的炮壘。

幾乎無需等待陣中傳來的號令,當由遠及近逐漸變大的敵騎在臼銃所配備的標尺瞄準具中逐漸變的有第二個格一般高度的時候,臥姿掩體內的火器手們首先在大約百步左右的距離上展開了射擊。

即便是左右兩翼步兵連的弓箭排手們幾乎每個人也都同時攜帶了早已填裝好彈藥的二斤臼銃首先在臥姿的情況下接連不斷的向敵展開射擊。

無需進行煩瑣的彈藥填裝,僅僅是簡單瞄準下的開火使得在半分鍾左右的時間裏左右兩翼近衛第一營兩個步兵連的三百多名戰士就把三千多枚六兩重的鉛彈以最頂級投石手才能發揮出來的威力和準確度投了出去。

原本以為以騎兵衝擊這些躲在坑裏連站都站不起來的敵人不過是手到擒來,卻幾乎沒有多少馬上正在衝擊中的敵人想到:這些臼銃很早的時候在無需填裝彈藥的情況下就可以用臥姿來發射的。

如同從地麵裏冒出來一般飛蝗般的攻擊使得衝在前麵的敵騎瞬間就被掃倒在地,即便是這些馬匹也往往難以經受的住五百多焦爾能量的重彈打擊,後麵湧過來的敵騎卻需要一個減速的階段才能停下來,一時間:密集擁擠在不到百米左右距離上的敵騎成為待宰的羔羊一般毫無還手之力。

前麵巨大的混亂終於引的不少後麵的敵人畏縮了,但從後麵傳來用於督戰的銃炮聲還是遏止了這些原本質量還算尚可敵騎的退卻。

幾千發鉛彈在不遠距離上的猛烈射擊加上十二門青銅炮在近距離上打出的二十四發炮彈雖然在很短的時間內殺傷了一千二百餘名進攻中的敵騎,連同之前給進攻中的敵騎造成了一千四五百人的傷亡。有效火力線附近幾乎布滿了或人或馬的屍體,但左右兩個步兵連的“火力外殼”在敵人絕對優勢兵力的衝擊下卻被打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