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這個魁梧的少年並沒有像外界傳聞的那樣凶神惡煞一般,也沒有高高再上的擺譜,雷振聲緊張的心不由的稍稍平靜下來。猶豫了片刻之後才回道:“多謝主上關懷。主上若有什麼需求,在下當盡其所能,知無不言。”
身為讀書人稱這“賊首”為主上要是風傳出去絕對會於自己不利,但雷振聲與父親從事實務許多年,許多事情也都看的開了。
“聽說雷家對這皇宮設計頗有研究。不過我想知道的是:以這尋常大戶人家上乘而不加雕飾的磚瓦房為例:尋常的老三間屋子,方圓兩丈五左右的麵積,用料到建造成本全部以銀錢或者糧價計算,價值幾何?”張海詢問道。
雷振聲雖然經常從事的是皇宮廟宇等方麵的設計,但對這一些建築的常識也並不陌生:“回主上:尋常的老三間屋子,尋常百姓人家的青壯請個師傅就能自己葺建,如果是用尋常的青磚瓦片鬆木,所有的人力物力全用錢糧折算,大概五六十貫錢或者折合五六千斤米在正常年景下的價格。”
“那麼北麵京師的皇宮,如果把所有的人力物力全用錢糧折算下來,其造價幾何不知你可了解?”張海又問。
雷振聲也是粗同算術的,是聽到這個問題卻回想起自己所了解的很多事情。雖然原來本不想多說些什麼,但見張海的態度後思來想去還是決定讓這位少年了解宮城修建的艱辛。於是思索算計了很久之後說道:這個在下沒有細算過,但粗算紫金城房屋九千間,造價少則不下數千萬貫,多則萬萬貫之上。
“每間造價就至少近萬兩?怎麼會這麼昂貴?”張海有些疑惑的問道。
“北麵的紫禁城是當年永樂朝由工部尚書宋禮、刑部右侍郎金純、吏部侍郎師逵、戶部右侍郎古樸、右付都禦史劉觀、右簽都禦史仲成、江西參議柴車等多省要臣負責動員,花費十四年之久的時間才修建的。所用民夫多為力役,少給銀錢。鄙人祖上曾與永樂朝的吏部侍郎師逵有所交往,也留有不少私信。僅僅是當年師奎這一路,負責進山伐木的人不下十萬之眾。”雷震聲繼續說道:“好的木材都生在險絕之地,要劈荊斬棘、先開出路來、而後運到水源河道流放、順長江轉運到淮河、再順運河或者出海運到塘沽、轉運到北京。開采石料是艱巨的勞動。選擇好開采地點以後,先要剝離表土,再挖出礫石、砂層,要清除幾層至十幾層的亂石。一般良材都埋藏較深,開采後從地下翻出。大石料大者、折方八九十丈、次者亦不下四五十丈,翻交出塘上車,非萬人不可。三殿中道階級大石長三丈、闊一丈、厚五尺。派順天府等八府民夫二萬,造旱船拽運。派同知、州判、縣佐貳督率之。每裏掘一井以澆旱船、資渴飲。計二十八日到京,官民費計銀十一萬兩有餘。按前麵所記,如果再加上軍工,則運這塊巨石所動用的人力達兩萬六七千人。房山到北京的距離一二百裏計,運了近一個月,每天行程約五六裏,可見運輸之難。”
雷振聲最後總結到:“全國所用力役折算維持常年工作者絕不會少於二十萬,若以每人正常年薪餉三十貫計,那十四年下來就至少是八九千萬貫的造價之巨。”
其實雷振聲還隱瞞了許多事情,沒有提到當年因為宮城的修建在永樂年間帶來的湖南李法良之民變,這件事不但導致北京紫禁城的修建停止了一年,還導致北京宮城許多宮中所用的木材被迫放棄了完全由楠木所造。
“石木之所以名貴,開采運輸之難占了大部,而非裝飾和雕刻?”張海問道。
“石木的開采及運費占九成以上,而修建這些皇宮的能工巧匠們往往是常年的子承父業,而皇宮的修建卻不可能每時進行,因此遠比民房成本高出幾倍而已的情況就會擴大為十倍。兩者相加再加上宮麵場地的修整,同等麵積的造價便是尋常大戶民房百倍之巨。”
永樂年間的李法良之亂張海卻是有所而聞的,便說到:“古有阿房宮之悲劇,今朝有北京紫禁城的修建所帶來的李法良之亂。即便投資那麼大,也要花費十數年之久,實為不值。所以按照我的意思:新朝皇宮所用的磚石木材可以用這南京宮城舊有的材料就地取材。除了迎接外賓的大殿,千把間屋子,折算幾千丈方的建築麵積,按照尋常小廟或尋常大戶人家的標準就足夠了。其他的空地要麼做為練兵演武的操場,要麼做為園林。那樣遠比按照周禮所建的這正規皇宮成本低的多,可以速成,視野也要好的多。不知道這樣的大致規劃,成本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