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風卷殘雲(一)(1 / 2)

為了避免海上熱氣球作戰遇到意外時的人員安全,在玄武湖訓練的時候操作熱氣球的孩子們就受到過一些有關落水求生的注意事項及訓練。在水麵上空執行作戰任務的時候也大多身穿木板製成的救生甲。

即便如此,在這並不太良好的高風大浪之下還是讓擊退敵船隊後出動不少船支搜索的人們花了很大一翻功夫才從海中將劉冬兒救上船來。

盡管孩子在熱氣球降落到海麵上的時候沒有發生危險,冬季冰冷的海水還有海上的風浪還是讓劉冬兒被救到船上之後足足近一天的時間才蘇醒過來,並且高燒不退。

這件事讓張海對登陸後大致的作戰方案有了猶豫。現在這幾個擔任近衛航空隊熱氣球操作手的孩子們都曾經協助過張海處理過包括密報在內的諸多新軍核心事物,如果在戰鬥中被俘即便不會有決定性的惡果也終究是不好的。

船隊經過長途的航行終於在寧波一帶登陸,雖然各步兵連及炮隊和航空隊加在一起人數多達九千人上下。但好在這些並不算大的沿海船在登陸時沒有遇到太大的困難。不少戰士在長途的水路航行之後甚至產生了“暈岸”的現象。還在這不是敵前登陸,寧波負責接應的治安軍步兵早就為隊伍的上岸休整排出了不少的海岸負責通信聯絡的人也準備了回避海風用於休息的帳篷。

“隊伍以連群為單位的作戰計劃要不要調整?如果遇到敵人的大部隊或者殘餘的精銳主力,我們以連為單位會不會遇到問題?”張海在臨時會上向眾弟子們詢問道。為了避免決策失誤帶來的威信影響,通常張海習慣於向眾人征求意見,隻在決策時拍板。

原本的計劃是二十多個連隊群從兩個方向上沿所有可行的道路和鄉鎮對浙中南一帶的殘敵展開拉網式的突擊掃蕩,力求最大限度的打擊敵人。但要做到這一點,毫無疑問對分兵的要求就更高。

連一級的單位畢竟還是太小了,如果遇到上萬敵人的精銳主力誰也沒有戰勝之的把握。在張海的影響之下,大多數弟子們習慣於在估算作戰方案的時候高估敵人的戰力。

“隻要我們行軍計劃得當,連為單位的清剿風險問題不大。”劉洪濤思索片刻後繼續說道:“首先加上炮兵和各航空班地麵隊的戰士平均到每個連群即便排除負責通信偵察人也超過三百人,在這樣複雜崎嶇的地方能夠組成擁有超過投擲距離大小的近戰隊形。敵人要在短時間吃掉我們這樣一股力量並不容易。尤其是兵力難以施展開的地形環境下。其次我們有必要的外出偵察乃至航空班上負責偵察聯絡的人,若是這樣還能讓敵人潛伏下上萬的精銳伏兵那隻能說敵人有了一支像我軍中精銳一樣的隊伍,並且精銳骨幹的數量還要多於我們,這樣的概率有多大?”

最終張海沒有根本動搖原來的作戰方案,但要求各部隊以營群為單位首先抵達預定地點,然後再展開多路包抄。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