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荷蘭海盜(二)(1 / 2)

雖然在冬季的漳州灣內荷蘭船隊依然是逆風,但在有效利用風向側向慢行的情況下仰起的弦板反而成為更好的掩護,並且讓敵船內的不少目標暴露出來。直到迫近到六七十步左右距離的時候,雷耶斯佐恩終於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開火!”盧芬上校下令道,它本是負責地麵戰鬥的軍官,而在對付這種不被視為海上強敵,包括商船在內的對手時卻更習慣用火槍去攻擊。四磅炮也往往是在火槍的交戰距離上發射霰彈為主。這些小型彈丸往往能夠在近距離內壓製那些大船上敢於暴露出來的人員,或者擊中對方的小船而不至於讓鉛彈落到海裏而無法回收。

依托船弦的水手們開始使用重型火槍向那些大船上暴露出來的目標展開射擊,幾千焦爾能量重達近兩盎司的鉛彈似乎比北麵張海隊伍上使用的臼銃穿透能力大的多,很輕易的就能打穿有效射程內兩寸厚的舷板並殺傷依托其防護的人員。而就算擁有超過這個水平大船上的人們往往也會因為橫飛的木屑而被壓製。

對於那些提醒過大的船隻,炮手們也會集中起來以側弦臨時可以陸用的四磅輕炮展開對艦射擊以威懾裏麵的人員。

被封鎖在漳州灣內的明軍水師也有不少船支在各自的命令下準備對荷蘭艦船展開火船攻擊,可是在缺乏合理包圍隊形與有效組織指揮的情況下還是在十餘艘武裝商船改造的荷蘭戰船上百多門輕炮放風箏般的連翻轟炸擊之下被擊潰或投降。僅僅是起到了將敵船逼出不到一裏左右的作用而已。

擊潰了明軍不成體係的火船抵抗之後荷蘭軍艦以繳獲的火船展開反攻,在火力掩護之下又燒毀了不少精銳匱乏、缺乏與敵交戰勇氣的明軍船隻

沒有趁機逃到岸上而選擇跳水逃跑的人被俘虜了不少,對這些俘虜,盧芬上校並不滿意:“這些看起來營養不良確定是水手而不是敵船上的奴隸麼?讓他們去幹重活難道還要先讓我們負責為他們恢複體力麼?我們不收俘虜,趕他們下海去吧!”

漳州灣內剩餘的那幾十艘明軍海船的軟弱表現不由的使整個船隊的荷蘭人都信心大增。

雷耶斯佐恩親自登上旗艦的桅杆以望遠鏡向遠處眺望了許久,確定至少兩個小時內不可能有什麼規模龐大的敵船趕來就決定展開一次冒險的陸上活動。

“又不是第一次在陸上行動了,我想這一次我們的探險可以更遠一些。”盧芬私下裏對下麵的軍官說道。

同不少深受專製文化影響的中國政治組織不同,逐漸趁著英國與西班牙在爭霸中兩敗俱傷而崛起的荷蘭人隻要做為迦太基一般的海上民族在講究一定內部原則的同時於許多方麵下級單位也有相當自由裁量的行動自主權。

盧芬這次並不打算如往常那樣在陸上活動一番就走,他要建立更大的功勳以徹底擺脫澳門之敗的陰影。

荷蘭這次前來的海上船隻雖然普遍偏小,沒有什麼象樣的主力艦但畢竟是不平底的海船。為了防止在這種野灘登陸的時候遇到危險各船還是分批放下小船以每次十餘人的標準接連往返著在船炮的掩護下將九百餘名士兵和可以做為陸上士兵的水手送上了岸,每個人都攜帶了頭盔胸甲重型火繩槍或長矛直劍,此外還有十餘門四磅輕炮及少量的炮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