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決戰交鋒(1 / 2)

臨淄到青州的距離並不遙遠,即便以較慢的行軍速度也不過一日路程而已。當張海等人率領的萬餘主力抵達青州以北不過十餘裏的原野上的時候。西麵山腳下集結的大軍已經在也沒有選擇的決定出戰了。

盧象升所統帥下的五萬騎軍主力雖然本就是各地營兵中抽掉的戰兵,又經大半年的整訓。但是麵對張家新軍主力這樣火力強悍的強敵能夠達到最基礎作戰要求卻也不到兩萬人。不僅僅是人,還有馬的因素。經過合格訓練不懼火器並且能夠忠於主人的馬匹在這些大軍中也不過四成左右的比例。在人從馬嘴裏爭食已經成為普遍現象的當下這卻又是難能可貴的。

“我們的弓箭兵刃都奈何不了那些全身用整塊鋼皮包裹起來的敵人,唯一能夠造成殺傷的就隻有從馬上投出的標槍。在投出標槍後按照預定的空隙返回即是勝利,我們這一輪進攻的任務僅僅在拖住對手!”楊文嶽等將領向各營參將叮囑道。

再次以比之前更大規模投入作戰的是六個騎營大約一萬八千騎兵的主力。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炮火下的殺傷,同時為了在衝擊返回的時候留有足夠的餘地和孔隙。各營騎兵還是隻能以每騎近一分地的空間展開寬正麵鬆散的隊形進行進攻。百餘騎的主力進攻將近一裏的正麵,整個隊伍則分成延綿百丈左右的三十多排橫隊。

六個騎營幾乎從近衛第一旅和步二旅兩個率的正麵及後方乃至整個大陣的東西兩翼展開進攻。

不過天氣已經轉晴的天空下,張海及劉洪濤再也沒有進一步的留餘力了:“各營炮連按照通常作戰原則開火!”劉洪濤按照事先的約定幾乎在敵人的騎兵於兩裏外的遠處集結起來的時候同時下令道。

張海也下定了決心:如果這樣還是被你們視為不可對抗的話,那我也沒有辦法了。在多變的戰場上拿隊伍的安慰冒險也是有限度的。

隆隆的炮聲在敵各騎營的主力還在兩裏左右的距離上集結的時候就在晴空下接連不斷的響了起來。兩個步兵旅不算旅屬炮兵營及近衛一旅所掌握的近衛重炮營,也足有四十八門九斤彈青銅炮。兩裏左右的距離也在四度射角的有效範圍內。盡管在那個距離上對哪怕騎兵隊牆目標的命中率也往往隻有十分之一上下,但是多次作戰的經驗讓炮兵們了解到這樣的命中率也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經過各炮連近百發炮彈左右的兩輪試射之後火力就變的準確起來,開炮第二和第三分鍾內以每分鍾兩發的射速連續發射的近二百發炮彈以十分之一左右的命中率也給予了那些集結在遠處的敵騎造成了一百四五十人的死傷。

這個傷亡比例雖然微乎其微,卻也足以引起人馬的躁動,各營騎兵也隻好提前發動了為了保持士氣進攻也隻好被迫提前發動了。

經過幾次試探交手,各營騎兵大多了解了這夥強敵炮火之犀利,誰也不願意在那樣的火力停留下哪怕一息的時間,因此從兩裏距離上就開始透支馬力加速奔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