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京師收獲(1 / 2)

天子腳下的京師人口雖然多達二百萬,但排除流民乞丐等“下流社會”的百餘萬有名有姓統計在冊的居民中不少人打上幾杆子都能同京官皇親至少也是皇族們盤上關係。雖然地處原本民風保守的北地,但明時這京師之中的女性之開放,做風之張揚遠比人們認為的江南膏腴之地更甚。久而久之,京師的小姐大媽們也就養成了目中無人無法無天的習慣。別說是尋常小兵,就是外來的大員有時候也要給幾分麵子,不然保不準就被政敵所利用大造文章,或者至少成為官場上的談資

新軍各營上萬人的隊伍從城頭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攻入城內的時候,並不知道兵臨城下的京師居民們不過以為是外地新調來的什麼勤王軍隊。

當新軍各營官兵分成班為單位在整個京城展開軍管宵禁的,禁止所有人上街的時候甚至有不少京師的小姐大媽們前來中氣十足的阻攔或拒絕起來。

“哪裏來的丘八?怎麼囂張到京裏來了?你們的長官姓字名誰?知不知道這兒是什麼地方?

然而迎接這些京裏市民們的卻是堅硬沉重而又冰冷的槍劍白刃,幾斤的鋼鐵即便不以尖刃對肉身相向,僅僅是以劍麵拍擊那些敢於阻攔的人也幾乎能把人砸的骨斷筋折。稍微敢於反抗的人,哪怕是以指尖主動觸碰了戰士們的鎧甲一下就是鮮血淋漓的還擊。

戰士們這樣的行為終於讓京師裏的市民們搞清楚進城的是一股什麼性質的武裝。

當一個政權成為一個統治力弱化的官僚組織的時候,往往是“會鬧的孩子有奶吃”,誰表現越強硬越不講理越刁民誰吃虧的可能性就越小。同時做為一個組織力弱化的統治階級來說:不論是刁民富戶還是各路牛鬼蛇神往往誰也不願意得罪。要依靠下至普通中上層百姓的每一個階層可能的麵子來維係統治。要麼,就是進化成類似落後地區那類各種無下限的“刁民官府”

而張海早已下定決心要建立一個極權式的政權,不成功便成仁:主要依靠是意識形態和槍杆子。在這工業經濟尚不發達的年代,國有企業和幹部階層都不算真正意義上“姓趙的”

無需像水上行舟的舊式政權的那樣賣這個階層麵子賣那個階層麵子,不聽教化的不論是什麼人,都需要以嚴厲的行動給予以相應的威懾才會讓人們懂規矩。

對於這些京師裏衣著光鮮的市民們,張海在軍隊內的教育中像弟子及戰士們的描述與定性也很簡單:在城中的居民雖然也有部分手工業及所必須服務行業及商業的勞動者,但總的來說:城中的居民多是侵蝕社會利益的剝削集團及其利益附庸者。

那些食肉者們的利益附庸者固然無需按照階級之敵的標準對待,卻也是重點需要重新清理改造的對象。

經過最初的震懾,那些剛剛上街的不少人們終於又嚇回了城裏,以班為單位控製了主要街口和坊牆的情況下。各旅優選出來的機動部隊開始對早已掌握的一些官紳豪門乃至皇親王府等重地展開逐一的抄掠。

類似的行動,各班排中的老戰士們從臨清到揚州已經進行的很多,對此輕車熟路。

但在京師這樣的大城,分兵各處拷問和抄掠也是極花時間的一項行動,在攻破城池後足足用了兩個時辰左右的時間至中午的時候第一階段的行動才告一段落。

“京城中三品以上的官員還有幾家沒有查?”除了在城頭負責守備的,各路人馬的數千名戰士彙集在劉洪濤向各營營長詢問道。

“凡是在情報處送來的圖上有標注的,凡是府邸十畝以上大小的我們在全城都查過了。可能也就是一些三品以下的官員家中沒有差。而且向這些人講的很清楚:不要報有僥幸,大明已經亡了,京中大部分富貴之家幾乎都要遷移到別處。那些人的家屬親眷也都分男女營集中押送到近衛部隊控製的宮城那裏去了。”

劉洪濤又看了看各小隊送上來各隊隊員畫押過的抄掠報件,有些疑惑起來:“這不對啊。京城之中舉足輕重的官員至少數十之多,還有很多外省官員的辦事之處所在我們也都查了。家奴仆役因為天子腳下要低調的緣故並不多,這個可以理解,但是所獲得的各種通貨與金銀器一共才折合銀八十一萬兩,金五萬兩?還不及去年我們去臨清的所獲?”

雖然說第一輪的進城針對主要在京官員的突襲及抄掠時間上過於倉促,難免有疏漏和不足之處,挖地財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但是按照師傅給出的大致參考意見,這聚集在京中的不法財富恐怕要比江南膏腴之地不為遜色,這全麵的排查中才抄獲了總計折合百餘萬兩銀就有些過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