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瞄準牆頭上方,角度稍稍高抬些.。開炮!”第十三營副營長李貴下令道。炮手們點燃火撚撤離後二十門銃炮後一連串的炮聲響了起來。六七十步外的敵牆上一片塵土飛揚。
兩年時間以來與明軍的大規模作戰中繳獲了不少的作戰物資,其中經過挑選後對於治安軍來說比較堪用的也隻有少數精兵所用的鎧甲、部分弓箭等兵器等,另外就是這些虎尊炮了。
為了檢測出合格堪用的新炮乃至給這兩千餘門比較堪用的輕炮重新確定口徑及彈藥標準,各主力旅的炮兵們乃至有過不少兵工經驗的戰士們可是很花費了一番工夫。
分給十三營的這十二門虎尊炮在戰士們看來不過是彈重極威力放大為原來六七倍左右的六兩臼銃而已。近兩寸口徑的內膛要兩斤重的圓鉛彈才能合膛,而為了保證把這麼重的炮彈打出去後不炸膛並且擁有足夠的壽命,就要在裝藥上進行控製。炮彈初膛的速度也隻有那些六兩臼銃差不多的弓弩般的速度而已。瞄準六十步處的目標都要將炮口瞄準目標上方五六個身位的高度了。
好在各營連的軍官們在主力部隊都有過不少彈道與測距方麵的經驗,在六十步左右的距離上轟擊那些土圍構成的牆靶,或圍中的房屋命中率還算可以保證。
這樣威力的銃炮在接連近半個時辰的五十多輪開火後雖然沒有轟塌外圍,卻將不少房屋砸漏。
在李貴等人率領著經過訓練的戰士們開炮轟擊土圍外圍的時候,臼銃手們和負責火器作業的戰士們也沒有閑著。以射高二百多米的標準裝藥向不到三十畝大小的圍子內發射了幾千枚六兩重彈。還用火藥和拋射用的臨時土坑向圍內發射了大量的碎石。
早已確定不到三十畝的石佛莊內聚集的人數至少在一兩千左右,順著風向的地方,幾乎每一輪轟擊都能聽到百米外隱隱傳來的呻吟聲和哭喊聲。
圍子內已經沒有幾個人敢於露出頭來了,不要說上牆頭,就是連莊內的空地上都不敢再逗留。
在沿著運河擁有源源不斷的優質火藥供應的情況下,王勇、李貴等人乃至不少的戰士們都不願意在像過去那樣冒著傷亡的風險去攻克那一個個堡壘了。隻要確定圍子內有足夠多的人,人員和兵力密度也足夠發揮拋射火力的效率。就要用鉛彈和石塊乃至拋出去的火球徹底埋葬那些企圖頑抗的敵人。
土圍雖然沒有被突破,但莊內的人再也看不到希望。如果繼續抵抗下去的話除了躲避在地窖地室內的少數人整個聚集在村子房屋內的人都會被埋葬在磚瓦彈石之下。
終於有不少的人齊聲向外呼喊起來,似乎是要打算投降的意思。但第十三營的人並不為所動,直到不少的放下武器的男人開始在要求下舉著雙手打開早已經封堵的大門走出土圍的時候,突圍外的火力才漸漸停歇。
“你們這樣出來是想求饒或求生麼?”一個懂得當地方言的年少的戰士冷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