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麵陸戰中以少勝多是常有的事,六倍兵力規模的敵人就算是中上等的新軍的治軍部隊也完全能在防禦中應付。而地麵上各主力旅隊伍如果遇到六倍規模的尋常敵人,幾乎可以憑借沉穩的戰場發揮和猛烈的火力將對手在不到一百米的衝鋒時間內秒殺。
不過在火器時代的水戰那就是另一回事兒了,不論船隻大小,船板的防護往往都比尋常的鎧甲更堅固。船隻截麵計算的兵力密度往往都比地麵上的方陣更稀疏,這使得張家新軍主力依以殺傷對手的投射火力大打折扣,因此水上的交戰仍然麵臨風險。
大概在百步左右距離的時候,距離張海等人的船隊最近距離上十幾艘敵船上的鳥槍乃至部署在船頭的一些虎尊炮等輕炮展開了猛烈的射擊。
槍炮彈丸在平靜的湖麵上瞬間飛濺起成片的水花似乎如同落下來的冰雹一般。不過那些打中船身最多的鳥槍彈丸即便是在極近的距離上也根本難以威脅內襯頭等鍛鋼的小船外殼。從敵人那些船頭炮發射出的彈丸來看,也就是地麵上尋常的虎尊炮。這種炮在陸戰中無法有效威脅後金的車盾,同樣也難以給以精鋼和橡木強化過的親衛連隊小型戰船以怎樣的威脅。
無需張海等人下達具體命令進行指揮,諸多情況下的大致的作戰原則已經早有預案並明確到了負責指揮各小船的班長上。
親衛連的戰士們沒有以最快的速度將每個人所掌握的幾十支燧發槍管向敵人展開猛烈射擊,而是隻當作簡單的燧發步槍兵向逐漸逼近的敵船展開射擊。而且盡量避免齊射,而是有組織的輪流利用船頭的射孔開火。
戰鬥心理素養和訓練上的優勢外加精良的槍械和黃金子彈的克服風阻能力,讓張海等人船隊上射出的子彈明顯比敵船上準確了很多,幾乎在百步之內大部分的子彈都精確的打到了敵船上。
太湖裏的殘軍所掌握的那些小船可沒有足夠的資源用整塊兒的鐵板將船護衛起來,靠近船頭的部位有一些用於防護的米袋就算是人們意識中的最有效的防護了。而一兩寸後原本以為能夠應付單兵火器威脅的小船船板在六七十步的距離上往往也抵禦不了那些數百近千焦爾的小口徑黃金子彈。
短短不過一分鍾的時間裏各小船打出的幾百發彈丸就讓十幾艘敵船上的二三十人或死或負傷,在很大程度上遏止住了敵船的前進。
不過趁此功夫,越來越多的敵船逼近過來並將親衛連隊所駕禦的十二艘小船團團圍住,當絕大部分敵船都逼近到百步的範圍之內,最近的船支甚至逼近到竹杆支來的萬人敵都有可能威脅到的距離的時候,如同鞭炮一般密集的槍聲首先在張海等人所在的小船上響了起來。
其餘以小船也紛紛以船舷迎敵,利用各個戰士兵早已填裝好彈藥的多支燧發排槍連續不斷的通過射孔發射子彈,幾乎在一秒左右的時間內就能完成一輪開火,十幾個人就好似打出諸如後世重機槍一般的射速聲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