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入關之議(1 / 2)

天啟四年或新朝二年冬月十一月底,正當張海所率領的主力部隊在並不算長的時間裏完成了中原攻略,並開始南返揚州的時候,後金主力也在長達幾個月的征討後勝利搬師了。

原本的曆史上後金徹底解決察哈爾部用了許多年的時間,就是朝鮮在很長的時間裏也不曾安穩。可是當京師淪陷,殘明政權風雨飄搖根本無暇北故的局麵提前二十年來臨的時候,林丹汗所率領的察哈爾部少數核心卻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就被後金與科爾沁聯軍打的西逃了。後金與蒙古聯軍在一個月的時間內追擊兩千餘裏至歸化。當奴爾哈赤得到蒙古殘部已經逃過黃河的消息的時候才攜帶著歸降的不少察哈爾部眾東返。回師途中又在敖木倫一帶以迅速的攻擊擊敗多羅特部,俘獲上萬人。

“這些人中能夠為我所用的人,大概有多少,大致有個底了沒有?”奴爾哈赤在臨近沈陽城的時候對範文程說道。

“察哈爾部現在還有的丁口在近兩萬,但是真正能夠歸心為我所用並納入軍隊的不到半數,加上科爾沁及其他蒙古各部歸順我八旗名下的蒙古丁壯一萬七千有餘,我看除了納入我滿州旗下的各部可以成立一個諸如我們正黃正白那樣的蒙古旗了。我們對草原的征服歸納也應該事可而止。如果不打算把這些蒙古人當成漢人來用,而是我們可以信賴的戰兵,太多我們就不好控製了。”範文程大致的回到。

不過到了現在,不論是範文程還是奴爾哈赤的心裏,最為關心的卻是關內的局勢。

“這幾個月幾千裏的遠征下來盡管是一人多馬的精銳盡出,還要經過至少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後的早春時節才能決定出兵與否。”範文程見到不少馬匹的狀態提醒道。

遼陽曾經是後金汗國的大本營,但是在歸師途中奴爾哈赤決定臨時定都於遼陽。很顯然:當年選擇遼陽更多出於政治上的考慮,而如今遼東的明軍殘部已經被肅清,關內又崛起新的未知大敵的情況下遷都沈陽為盛京的日子提前了不少。

“隻要我們把守好河口,就算那股強敵走海路在最近的蓋州上岸想直搗我京師至少需要三百幾十裏的路程。這幾百裏路雖然不算遠,但在不攜帶大量馬匹輜重的情況下想要晝伏夜出的隱蔽前進卻也難度頗大。”四子皇太極說道。

自從大明的京師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被張家新軍主力攻破,宮城乃至各府中的皇族及官員連逃跑都來不及的消息傳來並被證實之後。不要說範文程等漢官,就是後金上層不少人也有了將關內那股新崛起的勢力視為大敵的意識。

“關內有消息傳來了麼?”範文程對關內戰局的變化顯然更為關心,抵達盛京不久就詢問從遼陽那邊兒傳來的情報。

“有不少消息!”負責送信的人不知道具體發生了什麼,隻是這樣說道。隨後把一個密封的小竹筒送了過來。

消息中沒有太多眾人不可知的事情,隻是說新軍主力臨近冬月的時候從南京出師北上率領新朝精銳大軍主力及不少的輔兵由陸路掃蕩中原,連下開封、洛陽、西安等地。動員當地平民盡屠當地高官員藩王皇族,之後在中原一帶編練民壯後便沒有繼續向陝北山西等地展開進攻。而是在出征後不過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開始南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