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兵臨京師(三)(1 / 2)

後金主力南下攻城的時候,山西乃至官寧等地的殘明邊軍諸將多報有坐山觀虎鬥的心態。不少人認為關外的建虜是惡虎,關內的賊寇是強龍。等兩支強軍在北直隸一帶兩敗俱傷之時不論是左右逢源都遠遠要比現在有利的多。

可是後金兵臨城下之後隻派了少量蒙古人裹脅大量民夫攻城,就能讓偌大的一個京師城內的新軍部隊威懾的不敢出城交戰,整個京師逐漸成了一座被完全圍困的孤城。

時間過去了十多天的時間也沒有新朝主力部隊北上增援的風聲傳來,不尤的讓很多人大失所望。

不過即便如此,駐守在大同府的宣大新任總兵官尤世威仍然決定觀望為主。宣夫大同等地的明軍自從張海等人鹽山起事後不久開始就是同新朝主力部隊交鋒的重要力量之一。

從武安山寨之戰再到兩次攻打青州乃至期間零星的一係列交鋒已經讓宣大邊軍乃至保定府兵馬的不少將領或戰死、或因為骨幹在作戰中損失慘重而被撤職。原本僅僅是參將營官的尤世威便相比曆史提前五年之久在天啟四年京師遭到突襲之前就做到了總兵官的位置上。尤世威、尤世功等尤家兄弟逐漸成為山西地界如同藩鎮一般的軍閥。

同新軍主力多次交鋒的經曆讓山陝等地的邊軍明白這張家新軍主力部隊戰力之強大和恐怖,而且其力量在這三年來還不斷的增長狀態。不用說:如今的新朝主力的態度尤世兄弟乃至宣大邊軍中的不少人都能看的透南朝新軍主力的打算:那就是以京師這個釘子頂多加上長江水師拖住後金軍隊的主力至少半年到八九個月的時間。等到今年秋季少雨涼爽季節來臨的時候,張海等人的勢力必然比第二次青州之戰的時候強大的多。這關外的建奴如果不了解內情,那必然會吃上一個慘重的大虧不可。這未來的天下,自家軍隊如果能趁機撈取些好處,做個北宋之時某些邊地小藩鎮就不錯了。最壞的情況也不過是帶上如今宣大等地的幾千精騎主力西逃西域賭博自己的命運。

不過宣大等地邊軍這種對張家新軍所獨有的敬畏之心在關寧集團那裏卻是少有的。關寧集團這些年來更多的是持建奴的虧太多了,幾年來的後金在遼東幾乎是攻無不克,就連在守城中能不能戰勝那些勢大的強寇全軍上下都是沒有把握更別說麵對野戰了。

“我看我們還是投靠後金吧。我們的算盤打的好:坐山觀虎鬥,可這南邊兒的張海等人現在的心思看起來已經很簡單:那就是放棄北地,同建虜劃黃河而治甚至是劃江治。指望那些頂都南方隻知道四處抄掠殺人的賊人同建虜火拚根本就是做夢!”王在晉不好意思談這話,負責監軍的高第卻替如今關寧等地的不少將領談出了自己的心聲。

此時皇太極等人兵臨山海關的消息已經傳來,同時被張海等人所控製的山東等地至今也沒有什麼運糧運輸補給物資的船隻趕到。就算依托遼西等地的崇關峻嶺防守尚還有所把握,可這關寧等地的大軍斷糧的風險卻已經今在眼前。

“再等等看!”此時的孫承宗等人卻已經報定了決心:“開春的時候如果還沒有張賊等人主力北上的消息我們再做決定不遲。那時候將要進入溫熱多雨的季節,不論對於那依仗犀利火器的張賊還是關外的東虜都不是良好的季節。若在春夏之季,我們真的是連突圍的把握也沒有了麼?”

此時不少領兵的文武官員都沉沒不語。如果不是步步為營的依托防守之利,不要說寧遠城外的後金主力。名義上“二十萬大軍”的關寧集團就是隻麵對皇太極所率領的那三四旗人馬的後金騎兵也絕對會被纏住,從而遭受滅頂之災。什麼多雨春夏天氣之類,在這邊關之地根本就沒有某些文臣所想象的那樣重要的作用。

時間在文武官員的扯皮中持續到了新朝三年早春二月,入關的滿蒙軍隊在整個北直隸的絕大地方幾乎如入無人之境。甚至通過各旗內編入的遼東漢人官兵外加臨時征集在京師城下篩選而來的壯丁控製了京師乃至北直隸境內的不少縣城。就連保定府以南的不少新軍治安軍輔助部隊也是聞風而退。

而張海等人在揚州等地的主力依然沒有趁著運河逐漸進入通航的月份而快速北調的跡象。這一個月來入關的滿州三旗人馬利用半個北直隸控製的資源連克遵化、永平、灤州、遷安四城,山海關,寧遠兩地皆被圍困。而且因為三旗及蒙八旗的人馬糧草完全可以由北直隸等地順暢的供應,維持在寧遠城外的後金軍隊後勤壓力也大為減輕,似乎完全可以將對關寧等地圍困持續下去的樣子。

Tip:书名会因各种原因进行更名,使用“作者名”搜索更容易找到想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