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時節後金與遼東聯軍在攻城的第一天裏對京師城頭的全麵進攻也不是沒有收獲。至少通過在各處的全麵試探性進攻,不少的軍官將領都看的出來如果不是城內的守軍在屢屢被敵攻上城頭的情況下仍然留有餘力,那麼城內守軍的兵力相對著京師內外城八十裏的城頭必然是人力上有些捉襟見肘的。
對手能夠從城內新增加的兵力無非是一些老弱婦孺之類的輔兵,在遼東參加過不少攻堅戰的後金官兵都知道:這樣的輔兵在白天守城寨的時候或許有用,但是在夜戰和近戰中哪怕麵對飛爪勾索級別的登城攻擊都是脆弱不堪的。至少麵對這種守軍兵力並不是很充足,又在白天激戰了一天的城池,夜間以精銳的突擊有很大的破防成功率。
不過這種野戰中的登城進攻依然是很大風險的事情,以這京師城頭的高度如果掉落下來雖然沒有當場死亡的風險也有極大概率受重傷。
參加第一夜夜間突襲的八旗各部再也沒有敢於像白天那樣用精兵骨幹投入消耗戰,而是在佐領以下所有披甲戰兵中各部抽簽選出參戰的甲喇,再由隨機選出的甲喇抽選出負責登城的戰兵,雖然這樣一來參戰部隊的素質大為下降,但是各部卻可以因此承受更大的風險並拿出更多的人來。按照六萬人中三十抽一的原則選拔出兩千名軍兵,並由萬餘人負責掩護分別選擇內城西至外城西四個外堡做為夜襲突破方向。
遼東的關寧集團則抽抽選出一千名比較堪戰的戰兵由五千於人負責掩護在城北兩個外堡做為突破方向。“紅夷大炮”也在白天瞄準要了將要進攻的城段。並在火弩的指引下使隊伍在暗夜中不會迷失方向。
與此同時,後金與遼東集團規模龐大的兵力下隨時能夠出戰的數萬作戰部隊分成二十多股在其他各個城段展開佯攻。
“我就不信,這城頭之上莫非有幾百門那種犀利的火炮?把每一裏都以足夠的火炮嚴密的封鎖住!”阿敏所部在白天的作戰中損失不算微乎其微,沒什麼好氣的說道。
“這一次如果再是不成,我們就不要再出動自己的精銳攻城了。”奴爾哈赤說道。不是麵臨生死對決,兩三千的損失已經是後金集團願意在一次作戰中承受的極限,如果隻算各旗內的滿州本部,通常每年新成年的男性兵源也不過如此數量。
擁有龐大兵力的城外聯軍為了不讓城頭上的守軍安心休息,在夜間依然由負責出戰的五萬多人以遼東軍為主,後金為掩護的人馬在京師內外城的幾十處城門展開了佯攻。
麵對夜間防禦這個難題,陳勇王鼎等人依靠對當初青州守戰的總結及討論後的改進也做出了大致的安排:漫長的城頭當然難以像青州府城那樣僅僅依靠二十四門部署在城頭上的火炮就構成完善的防線。夜戰守衛城頭的主力應該是這數個月來逐步裝備部隊的一萬七千餘支能夠擊破進攻之敵任何單兵防護的重火繩槍。
五萬左右的核心戰兵在夜間將有一萬三千人左右駐守在八十裏城頭上每隔百步大概150米一座的橫堡上。橫堡是由布置在內側平台上的石板和石墩在黃昏以足夠的人力時臨時搭建起來的。每個石堡上可以部署五十名士兵使用粗短而容易填裝單位的重火繩槍進行警戒。堡壘麵向城頭一方隻有僅可供槍管身處和有效觀察城頭地段的射孔與觀察孔。就是長矛伸近來都難以左右搖擺。箭支射近來也隻能沿固定的方向才能飛過。另外四千餘名戰士在夜間將以八到十人的班為單位部署在各個裏坊街口處在固定位置上擔任警戒,當遇到滲透入城的敵兵的時候主要任務是在遇到危險的情況下發出信號指示敵兵存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