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守戰收獲(1 / 2)

一夜激烈的守戰之後天亮的很晚,陰沉天空下的微風帶著硝煙和血腥的氣味吹過城頭。城外的聯軍為數雖然不少,卻終究退出城下一裏距離之外。

“看這樣子隨時有可能下雨,把城上的敵方屍體拋在城外去吧!”王鼎下令道。

這一晝夜以來激烈的戰鬥中京師的新軍守軍傷亡也不少,但在城頭上死傷於彈丸箭雨的並不多,幾千死傷大部分是圍剿滲透城內的強敵時所遭受的。而城外敵人攻城時的傷亡,屍體大部分留在了城頭上或城裏。

算上人員差距及裝備差距,後金官兵的平均戰鬥力十倍於包括青壯在內的京師十五萬守軍。就是城外的遼東明軍也強於陳勇王鼎手下那些兌了水的守軍。在這種情況下居然同城外的強敵打出差不多的損失比,顯然是一場勝利了。

以古以來處理屍體的方法是掩埋,就是對待敵軍的屍體。古代打了勝仗的軍隊也習慣將對手的屍體埋在高高的土堆上以為“京觀”。而張海在新軍中立下的規矩卻是焚燒。不僅對敵軍或者在鄉間要清洗的“敵民”也是多數如此,就連自己的士兵也是如此處理。

麵對部分戰士們的顧慮及疑問張海說道:“人死之後如果靈魂不是立刻離開軀體,而是要停留在屍體內。要麼選擇片刻之間被大火燒死,要麼忍受長達幾個月甚至幾年乃至更久全身被蟲蟻病患侵蝕,大家會怎樣選擇?”在見識過不少被拋開的墳墓之後這個問題已經並不難回答了。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古代貴族那種優良的下葬條件,普通人家不論棺材多好或者包裹的多好終有腐爛的一天。

病毒細菌之類的概念此時代雖然還沒有光為普及,不過這腐爛的屍體有可能終究汙染水源之類也是並不難理解的事情。

新軍之中如同所有有朝氣時代的軍隊一樣,記功不論首級,繳獲的意義更為重要一些,尤其是繳獲鎧甲。繳獲的鎧甲物資通常難以在短時間內偽造,通過其樣式和質量還能看的出敵軍的精銳程度及內質實力怎麼樣。

戰士們在城頭上收拾敵人的那些首級,並處理掉沒有死掉的傷者的時候不由的對攻城的這些敵軍之裝備大為開眼。一晝夜以來登上城頭並戰死的後金官兵幾乎每個人都是外掛的明鐵甲外加內襯的包鐵棉甲外加皮內襯。

嚴格的來說相當於一人三甲或者說雙鐵甲。兩千名戰死或負傷後被殺的後金官兵一下就讓城內增加了四千套鐵甲。

審訊俘虜之後才知道參加戰鬥的這些後金軍隊並不全是挑選出來的精銳,僅僅算是尋常意義上的披甲主力。另外一千多留在城頭上的遼東軍擁有鐵甲的戰兵才算是被抽選出來的精銳。

“難道後金軍隊的情況居然是披甲戰兵全都是雙鐵甲,就是跟隨大軍出征的一般男丁也往往有皮內襯外加鐵甲?”見慣了明軍,張海那裏也有所口風,不過當確實這個消息的時候陳勇等人還是有些讓人震驚。

這些在城頭上乃至城內戰亡的敵人多半傷亡於拋石炮和投石機所釋放的彈雨之下,部分遭到一寸口徑重火繩槍射擊而傷亡的敵人也是在鎧甲沒有被明顯破壞的情況下所遭受的鈍傷。鎧甲明顯比人體更堅固也更容易修補,這一晝夜以來的城外敵人猛烈的攻擊一下就為城內的守軍贈送了六千餘福鐵甲,這些鐵甲的質量還明顯強於從關內明軍繳獲物資中挑選的那些。